
我们都知道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漂亮仗,用时短,结果好。
仅仅使用28天就将越南的问题解决看似是一场出气的仗,多方面的碾压让越南没有还手之力。
但是越南对这场战争似乎依旧是存在着不服气。
越军中将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之前,越南就已经做好了多方面的准备,随时准备与中国大打一场。
曾经参与过这场战争的越南将领中有一个名为阮友康的中将,他在后来回忆中越战争的时候,说出了当时的情况。
阮友康在越南军中的地位可是不低,从中越战争中的政委到现在的中将,可见其在越南的地位。
当年的阮友康是团里的副政委,他是属于第316师第148团,是中越战争中重要的一个团。
当时的阮友康在接到命令后便驻扎黄连山省的申渊县随时等待上级的命令。
当时的条件并不算好,整体来讲都是有着漏洞,尤其是在通讯方面,总是有着不好解决的困难。
没有接到命令的阮友康只能是在原地等待,很快一则消息直接将等待的时间结束。
在1979年的2月18日,阮友康记得很清楚,在这一天他接到的消息是中国的军队已经在进攻老街市。
这条消息的传来也是表示着,阮友康的部队要开始打起来十二分精神,因为马上就要投入到战斗当中。
果不其然,随后阮友康就接到了紧急命令,那就是要迅速动身前往老街,要对中国军队进行反击。
阮友康接到任务后不敢耽误,在第一时间就将部队整理好往任务地点前进。
在上战场之前阮友康的团就已经有了作战计划,尤其是要对中国军队的进攻形势进行分析。
当时的中国军队的进攻可以用摧枯拉朽之势形容来形容,越根本就是难以招架。
中国的军队在对老街进行直接性的进攻同时也在右翼与左翼都做下了两手的准备。
正面、左面。右面都有着中国军队的推进,中国军队带着猛烈的进攻势头,眼看着这老街已经被一点点的踏过。
当时的兵力上就已经见分晓了,越军根本不敌中国军队,当时的中国军队是越军的几十倍。
当时的越南口出狂言,说是一个越军能够打得过三十个中国士兵,如今已经成真,越军却没有力量当时嚣张的气势。
越军的大话变成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越军的脸上,仅仅一天的时间,中国军队就已经将老街占领。
眼看着挡不住中国军队前进的步伐,越军只能使用一些简单直接的办法去阻拦中国军队。
就比如司令员下令炸毁桥梁都是常有的事情,现在面对这样的做法,我军早就见怪不怪了。
无论是抗战时期、解放时期还是抗美援朝时期,我们国家所经历的都是实打实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磨练出来的都不是假把式,虽然这些战争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并未忘记,而是将这些经验不断地延续下去。
越南猜错了一点,以为中国军队很久没有作战,就理所应当地认为中国军队没有作战能力。
实则不然。
中国军队很迷茫
但是在老街后来的战争中,中国军队也是遇到了问题,那就是在面对地形不利的时候,只能原地踏步。
当时的中国军队对越军防守的高地进行了进攻,但是由于当时的地形优势不在以及对手是一些有着对抗美军的老兵,这也是让这次的冲锋失败了。
于是在这里,双方硬生生地消耗了七天,就在这个时候在侧翼出现了敌人,困住了中国军队的步伐。
阮友康其实已经记不得当时情形,他只是记得当时双方都是有着很大的付出,尤其是中国军队,所动用兵力不仅仅是一个军。
在他的回忆中中国的部队是迷茫的,越军是身经百战的,很多人在听后都觉得这个中将只是不服气这样的结果罢了。
作为战败方竟然还对我军进行了点评,说中国军队的进攻速度太慢了,原因是中国受到了越军的阻击。
他的话听起来是可笑的,毕竟一个在28天就战败的国家将领,说对方进攻速度太慢,这显然是有些滑稽。
其实在他的回忆中以及采访中,很多都是一种夸大事实的讲法,他将越军塑造成一整个坚不可摧的形象,将中国军队想象成一个与现实不符的军队,还不忘炫耀一下自己的成绩与军衔。
这样的回答结合这当时的结果,便已经是十分的突兀了。
其实当时的中国军队要用大军进攻越南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一仗本身就是不能拖的。
当时的冤案与苏联有着协议,中国腹背受敌,中国忌惮的不是越南这个边陲小国,忌惮的是苏联会不会出手。
当时的苏联就连美国都害怕,真要是与中国有了冲突,那将会给中国带来极大的损失,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为了防御苏联,在中苏边境也是聚集大量的兵力,并且遣散了群众,就是为作战做准备。
好在苏联也是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将越南给“卖了”,越南也只能是吃下这个亏,还要打肿脸充胖子。
结语
中国是强劲的,这种强劲体现在精神与品格上,这也是中国军队在受尽磨难依旧坚不可摧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