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取消电动车项目,后面跟了很特别的一句:韩国、中国台湾、日本等多家企业的投入打了水漂,损失惨重,其中就包括富士康。
如果没有中国大陆的厂商,世界新能源格局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苹果和特斯拉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就像安卓和苹果;高通和苹果负责高端芯片的设计,联发科负责中低端芯片的设计,台积电和三星负责芯片生产代工(一辆新能源汽车中的芯片数量超过4000枚)。
现代负责中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就像三星在手机行业的地位,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或许会出现一两家新能源汽车企业。
其他的诸如美光、Lg、东芝等企业也将在:屏幕、存储、内存、电池等领域做大做强;富士康继续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手机代工厂,台积电继续作为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厂;欧洲的汽车企业可能会像电脑和手机产业那样,全军覆没。
整个世界的汽车市场规模将超过五万亿美元,加上维修保养服务等费用,可能会超过十万亿美元。
其实,我们回顾下信息产业的演化分三步:
第一步是电脑的兴起,美国主导,出现了微软、intel、惠普、ibm、戴尔等一系列厂商。美国之外基本只有台湾的华硕、宏碁等,大陆的联想等。
第二步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美国主导,出现了谷歌、苹果、高通、等一系列厂商,美国之外有韩国的三星、中国大陆的小米华为ov等,以及中国台湾的联发科等。
第三步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如果美国成功,那么会出现特斯拉、苹果等一系列美国企业。国外的三星、lg、东芝和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和富士康作为代工厂商也会跟着一直发财。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不是新能源,而是信息计算处理中心,这个能源是电池还是氢能源还是小型核反应堆还是其他能源,并不重要,这才是美国控制全球产业链和分工的核心,这里面包含了自动驾驶、多媒体中心、移动办公、移动互联互通、等等一系列的信息化功能,以前我们出门带个笔记本,后来带个手机,现在开辆车,车里全都有了。这是一个移动信息网络智能中心,欧洲人是绝对玩不过美国的。
所以你看美国人的制裁链路,先是国内搞内存的厂商,比如福建晋华,接着是搞芯片的厂商,比如中芯国际和华为,中间还有搞存储的厂商,比如长江存储。现在其他的都突破了,就剩芯片了,芯片再突破,整个产业链就畅通无阻了。到这时候,美国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梦就彻底破碎了,无数企业、国家资本、私人资本,全部泡汤了,所以才会有前面提到了富士康损失巨大,富士康之前为了继续在汽车行业当苹果的代工厂,跟着苹果折腾了多少年,也是投入巨大,现如今全没了。
而且汽车产业的失败会反馈到前面两步,电脑和手机,一旦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普及:汽车芯片、操作系统、软件生态、内存、存储、屏幕、传感器等技术零部件是直接可以移植到手机和电脑的,汽车上的平板拆下来就是手机和平板和电脑。这东西一旦正循环起来了,投入有收益,收益再投入研发制造,几个循环下来,美国搞了几十年的信息it产业就彻底被颠覆了,这就是相当于要美国的命……………
苹果最终放弃是已经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了,这也意味着美国在第三步彻底失败了,这次失败本身就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美国人气急败坏,更危险的是后续对手机电脑乃至整个信息it产业的颠覆。所以最近美国只能拼命吹ai了!
欧洲暂停碳中和,苹果不玩电动汽车,这些都不重要,这只是垂死挣扎,影响不了浩浩荡荡的世界大势,这不是汽车的问题,不是电池的问题,而是整个信息it产业的问题,从微软、intel、高通、谷歌、苹果、amd、到联发科、三星、lg、索尼、东芝、台积电、富士康等等,美国通过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庞大的信息it产业,有可能在这一波浪潮中轰然倒塌的问题。
对了,最近中国的可重复使用火箭也准备入役了,4.5米直径(长征五号是5米),同时中国版的星链卫星的实验星也上天了,一旦这两个完全ok,接下来就是中国版星链几万颗的发射规模了,这东西再配合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移动互联网中心(你开个汽车去沙漠都跟在家里一样),你想是不是又端了spacex的饭碗呢??如果未来全世界都是国产新能源汽车,里面装的都是国产星链接收器,美国怎么办??
所以我们不要担心美国欧洲的封锁制裁,首先世界8000-9000万辆的汽车市场,中国一家3000万辆,这就是1/3多了,东南亚的市场未来肯定是中国主导,中亚和俄罗斯这一大块也会是中国的市场,非洲、中东、南美等地中国的竞争力也远比欧美日韩强,有人说人家缺电,人家有石油…………我们是连着基础设施+发电+星链网络+汽车终端一整套过去的。
最后,欧洲人也不会和我们死磕,有钱大家一起赚才是正理,我们会和欧洲有一定的市场互换,也就是中国市场给欧洲汽车一定的份额,欧洲也给我们的汽车一定份额,另外新能源产业欧洲人也可以加入中国的产业链,大家一起往外卖,谁能和钱过不去?你看高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