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伯伯是个爱喝酒的人,每天都要喝上两杯。他认为这样可以让他放松心情,活的更久。
钱阿姨却说:“你这是在找死!酒精对身体有害,会缩短你的寿命。”
孙伯伯听了之后有些犹豫了,他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是否真的有助于长寿。他问道:“那我该怎么办呢?”
一、酒精真能促进身体健康吗?
钱阿姨的建议不无道理。
2003年,一项由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学家克罗地亚·卡瓦斯引领的研究表明,酒精摄入量与预期寿命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原因可能是由于酒精代谢加速、肝脏负担减轻以及心血管健康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1.酒精代谢加速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主要依赖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和醛脱氢酶,其代谢过程会产生有害物质。适量饮酒可以提高这两种酶的活性,促进酒精的快速代谢。 建议适度饮酒,避免空腹饮酒,以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
2.肝脏负担减轻
适量饮酒有助于增加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与更新,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但这项研究很快遭到质疑,因为研究者无法从科学维度解释酒精促进寿命的原理。
英国牛津大学罗宾·邓巴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酒精对身体有益。
他结合了全国调查数据和更详细的行为观察数据,以跟踪随访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社交饮酒者。
社交饮酒者相对于非社交饮酒者更倾向于建立紧密的社交网络,与当地社区的联系更密切,并且对社区成员持有更高的信任水平。这些结果表明,社交饮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与融合,从而间接促进人体的健康。
尽管研究结果支持“饮酒有助健康”这一观点,但邓巴的实验也被不少人诟病“缺乏对饮酒者真实数据统计,过度关注心理情绪”。
那么“饮酒对健康有益”的结论,还可靠吗?
二、《柳叶刀》:没有一滴酒对健康有益
对于这一问题,《柳叶刀》给出的答案是,没有一滴酒对健康有益。
一项发表在《柳叶刀》上、由北大与牛津研究人员合作的研究显示,酒精摄入与 207 种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包括一些以前未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与酒精相关的疾病,如白内障和痛风。
该研究基于中国 Kadoorie Biobank的数据,研究对象超过512,000名中国成年人,其中41%是男性。研究持续了12年,期间对参与者进行了随访。
研究还发现,基因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已知的酒精相关疾病和特定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如肝硬化、中风和痛风。
在男性中,酒精摄入与 61 种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其中 33 种疾病未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与酒精相关的疾病。基因预测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与已知的酒精相关疾病和特定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如肝硬化、中风和痛风。
然而,在女性中,只有2%的人饮酒,因此无法评估自报酒精摄入量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三、戒酒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的复发
饮酒对健康无疑,但戒酒能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
2020年1月2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 NEJM 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了140名患者,其中85%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2岁。研究期间,患者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
研究对象为140名过度饮酒并患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成年人,其中70人被分配到禁酒组,70人被分配到对照组。
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2岁。该研究持续了6个月。
结果显示,禁酒组的患者在禁酒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禁酒组患者的心房颤动负担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禁酒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53%,而对照组为73%。禁酒组患者的心房颤动负担为0.5%的百分比时间,而对照组为1.2%的百分比时间。
这说明,戒酒可有效减少常饮酒且患心房颤动者心律失常的复发。
在公众普遍的认知里,酒只要是适量不过度的,就对身体有益无害,但在数据充分论证严谨的试验下,“小酌怡情大酌伤身”被证实为错的。
没有一滴酒,对身体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