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一张柴静的照片,挺有意思的,在她灿烂的微笑旁赫然写着四个大字:“豺式微笑”,这笑容瞬间就 增添了些许阴森诡异。
在评论区里有人说道,柴静或许只是有某种文青做派。在这条评论下面有人反驳道,为何她去了美国,就对夏威夷山火,萝莉岛,以及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等美国社会的阴暗面失去洞察力了?由此可见,她当年的所作所为显然不是因为“文青做派”,而是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在我看来,虽不排除有上面那位反驳者所说的那种可能性,但也未必真的就如他所说。
柴静给我的初始印象是一位深入一线,目光锐利敢于揭露阴暗面的媒体斗士,虽然在她早期的报道里看到的尽是一些负面新闻,但我在“阴暗”里看到的尽是光明,那就是我们的国家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扫除那些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小黑恶势力。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负面信息看多了,难免会中毒,只有极少数堪称伟大之人物才能与黑暗斗争到底。柴静属于前者,在深入“隐秘的角落”多年之后,虽未中“同流合污”的毒,但对中国社会悲观厌世的情绪在产生并发酵。恰逢此时,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灯红酒绿,在一番走马观花般的了解之后,中了“自由世界”的毒,信了“言论自由”的。
两千多年前,晏子使楚时曾说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生活在中国的柴静敢说敢干,到最后甚至敢在NGO的赞助下给中国扣上“穹顶之下”的大帽子,即便如此,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仍然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可是我们看到,定居美国的柴静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与在中国时判若两人,由此可见,晏子诚不欺我,两千多年前说出的道理到如今仍然适用。好多在中国可以自由表达甚至发表的观点,她到了美国之后,别说发表了,连说说的自由都没有了。
这些年,我未曾从众对她恶语相加,我觉得没有必要如此,因为在我看来“柴静已死”。令人惋惜的是,失去了一个自由的柴静,不只是中国的损失,更是世界的损失。不过,让人稍感欣慰的是,柴静并不是在中国彻底毁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