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残余势力也随之被彻底消灭。
十几年时间里,太平天国经历了兴起、繁荣、覆灭,太平天国的将领们也都命运多舛,在内部纷争和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大多落得悲惨下场并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这些将领中,“国舅爷”赖汉英却成了一个例外。
他是洪秀全妻子的弟弟,早年间就追随洪秀全征战,并作为西征军的主帅,为太平天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而这位如假包换的“国舅爷”的去向,却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谜团。
自安庆之战后,赖汉英仿佛在历史中消失了一般,失去了踪影。
传说赖汉英并没有死,而是以假死之名逃走,最后回到广西老家,一直活到了96岁,甚至还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位与太平天国发展息息相关的核心人物,究竟掌握着怎样的秘密?这个秘密又是什么,能揭开太平天国怎样不为人知的往事?
天王妻弟到西征主帅
1851年,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发生了一场震撼历史的起义。
原本的金田村像无数个普通的中国乡村一样沉寂着,可这份平淡却被洪秀全率领的数千“拜上帝教”教徒打破了。
1月11日,在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后,他们高举旗帜,向清政府的统治发起挑战。
洪秀全自称“天父第二子”,宣称要推翻清朝,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新世界。
在这些教徒之中,赖汉英赫然在列。
赖汉英何许人也?
在金田起义之前,他只是一个普通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青年,靠做点小买卖和当赤脚医生为生,像万千个中国乡间的农民一样,劳碌一生。
他的命运可以说是被自己的姐夫洪秀全改变的。
自己这位多次应考科举,但都未能取得仕途的姐夫,在他看来,是一位大人物,必将成就一番大事业。
对于姐夫创立的“拜上帝教”,赖汉英不假思索就加入了,并深信不疑,帮助洪秀全“传教”,拉拢更多的信徒和力量。
当得知姐夫在秘密策划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他更是毫不犹豫追随洪秀全,成为其忠诚的拥趸。
所以,金田起义胜利后,赖汉英因为骁勇善战,再加上和洪秀全特殊的亲戚关系,一跃成为重要的统军将领。
可以说,太平天国的兴盛离不开赖汉英。
在之后几年的战斗中,起义军不断壮大,势力逐渐蔓延至广西、湖南、湖北等地。
这时候,洪秀全决定组建一支西征军扩大地盘,赖汉英作为副帅,主帅则是大名鼎鼎的胡以晃。
二人率领重军从天京出发,浩浩荡荡往西而去。
尽管西征军在南昌遭遇挫折,无奈返回,但时这一支军队仍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安徽、江西、湖北……这些地方都一一被攻克,为太平天国建立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这一时期的太平天国,也达到了十几年“生命”中的全盛期。
除了掌控面积逐渐扩大,机构、制度也渐渐趋于完善,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和支持,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著名的《天朝田亩制度》就是这一时期颁布的。
随着局势的相对稳定,这一时期的赖汉英被洪秀全委以重任,任命为东殿户部尚书,负责
管理天京的政务和经济事务。
可是,在一片繁荣的表象下,危机正在慢慢酝酿着摧毁这个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政权。
赖汉英发现,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派系之争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时天王与将领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洪秀全虽然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但他的权力和地位却被逐渐削弱,并受到了其他将领的挑战,而其他将领的权力欲望也在不断膨胀。
洪秀全发觉此事后试图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一面宣扬天王神话,加强对信徒的洗脑,使自己在信徒心中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另一面加强对军队的整顿,削弱将领的权力,但收效甚微。
作为洪秀全的妻弟,赖汉英理所当然地倾向于站在洪秀全这一边,这并非赖汉英自己能够选择的,他与“天后”的血缘关系就注定了他无法在这场派系之争中作壁上观。
后来一些将领们也对洪秀全的统治产生了不满,他们觉得自己为太平天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得到更多的回报。
以杨秀清为首的部分将领开始秘密串联,酝酿着推翻洪秀全的统治。
这时的赖汉英越来越感到担忧,他担忧太平天国的命运,担忧自己姐夫的命运。
与此同时这个政权此时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不甚乐观。
目睹天国由盛转衰
赖汉英目睹了这场危机。
清军的脚步越来越逼近天京,天京仿佛有四面楚歌之势了。
“狡猾”的清军还进行了利用封建礼教进行舆论宣传,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以动摇天平军的民心基础。
而洪秀全则处于不理政事的状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所谓的天王神话中,几乎要走火入魔,他对自己“上帝之子”的身份深信不疑,认为凭借着这一重身份就可以保证政权长盛不衰。
其余的时间,洪秀全整日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对于国家大事日渐疏远。
宫中的美女如云,使得洪秀全沉醉于其中,无心再顾及政治上的种种纷争。
这时的洪秀全差不多成了一个宗教领袖,一个吉祥物,政治大权旁落。
此时一些实力派人物开始对洪秀全产生不满,他们觉得天王沉溺于享乐,无法承担起领导国家的重任。
于是诸王将目光投向了皇位,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一场血腥的权力争夺战正在悄然酝酿,各个势力暗中较劲,争权夺利,其中以杨秀清势力最大,几乎对其他人呈碾压之势。
杨秀清的势力和野心为什么会愈来愈膨胀?这还要从永安建制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