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微软总裁鲍尔默到深圳华为拜访任正非,鲍尔默对任正非开门见山地提议:希望华为不要参与到针对微软的反垄断阵营中。
当时的华为,才刚刚靠反垄断击退了思科的强势诉讼,但任正非清楚,与思科之争,华为是为生存而战,华为不会主动地反垄断,华为也没有这个实力。
任正非向鲍尔默表示:反垄断不是华为的职责,华为也没有这个实力。
任正非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为什么不能同时在几把伞下待着呢,左手举着微软的伞,右手举着别的巨头的伞,你卖高价,我低一点,也赚了大钱。我打倒了你,太阳晒得我满身大汗,汗水又浇肥了我脚下的小草,小草以低价侵占我的地盘……
“我才不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呢!”任正非的一句话,让微软总裁鲍尔默也放心了。
这就是任正非的格局,任正非经常在内部强调,在商业竞争上,华为“不能独霸世界”,并倡导妥协主义。
比如华为在超越爱立信的进程中,爱立信显然压力山大,有一位爱立信高管表示:如果爱立信这盏信号塔熄灭了,华为和整个业界将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任正非回应却是:华为不是要灭掉谁家的灯塔,华为要竖起自己的灯塔,也要支持爱立信、诺基亚的灯塔永远不倒。
即使在当下,华为被全面断供芯片和芯片制造后,面对民间群情激愤的反制情绪,任正非却要让大家“该洗个冷水澡了”,华为仍然坚定不移向美国科技学习,只要美国芯片还能买到,华为就继续买。
比如曾经是国人视为高端的苹果手机,虽然价格高,但却依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华为的高端机型也正是以苹果为标杆,并在短短几年实现了赶超。
至于有些人拿华为的价格昂贵说事,任正非不以为然,华为和苹果一样,也是“做一把大‘伞’,让下面的小厂家都能活。如果苹果卖萝卜白菜价,全世界就没有其他手机了”。
鲍尔默对华为放心了,同样,任正非也跟思科钱伯斯说过类似的话,也让钱伯斯“那我就放心了”。
跟华为直接交过手的思科总裁钱伯斯,在到深圳华为访问过程中,华为的精神让钱伯斯不得不感叹,“看来你们是很有竞争力的”。
但华为的竞争力,却更让思科压力山大。这也让钱伯斯在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中,起到了积极推波助澜的作用。
事实上,华为在美国的一系列商业收购受阻并屡屡遭受审查,背后都有钱伯斯领导的思科的身影。华盛顿邮报就曾发文暗指思科参与游说发起对华为的审查;该文还披露了思科在一份市场营销文件中,就收集了全球范围内针对华为的观点及顾虑的相关报道。
思科的这种对“最可怕对手”的压力,直到钱伯斯退休前,才得以释然。
2014年,钱伯斯和任正非在机场偶遇,钱伯斯客套的邀请任正非合适的时候去美国访问,任正非却说,“暂时不去了,那是个小市场。”钱伯斯释然:“你认为这是个小市场,那我就放心了。”
很显然,华为不去美国,或者说在美国的各种打压下去不了美国,让思科这样的巨头放心了,毕竟少了这样一个短短20年里就超越了爱立信、诺基亚、阿尔卡特等全球通信巨头的强大对手,当然可以放心了。
任正非不去美国,因为华为在美国没有业务,他要去拥抱华为的欧洲、非洲等广阔市场。
其实,无论是微软,还是爱立信和思科,都不用担心。对华为来说,要和竞争对手共存、共赢,早已成为华为的商业法则之一。
经历了前20年的掠夺性竞争,华为在走出国门之后,也逐渐成熟了,开始以更加开放和妥协的态度,面对竞争,任正非更是首创了“友商”这一词汇,从此在华为的商业法则里,竞争对手也是“友商”。
妥协、开放,是华为“灰度”管理哲学的关键词。商业竞争上不要你死我活,人才管理上不要完美的人,研发上要宽容失败......
灰度管理,在华为已几乎无所不在。而在华为之外,管理专家、学者们将任正非这一灰度管理思想称为“灰度哲学”。
细数当下的国内企业界,管理思想能被称为哲学的,或许也就任正非了吧。
如此看来,金一南教授将任正非称为和稻盛和夫齐名的“中国的经营之神”,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正是在这样的任正非带领下,如今的华为,已成为国内科技企业的领头羊、标杆和榜样,众多企业管理者、企业家以及无数正在追求成长的赶路人,也都在学习华为文化和任正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