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我来看你了!" 在1994年的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一位满脸皱纹的女士在一座墓碑前痛哭流涕,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她对着的正是烈士陈乔年的墓碑,这让人们不禁猜测,这位女士是否是陈乔年烈士的女儿呢?
66年前,陈乔年英勇牺牲,但他的女儿苗玉(陈鸿)却在最近才来到他的墓前祭奠。这个身世不明的女婴在1928年6月被送到安徽省无为县的苗家,当时她被上海济难会的两位成员抱在怀里。
济难会是一个在党的领导下成立的群众性救济组织,致力于为革命活动筹集款项,团结群众互助共进,在民众中颇有口碑。
两位济难会成员来到这里,希望苗家人能帮忙收留这名女婴。然而,这发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大多数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个要求,苗家人显得有些为难。
这孩子是革命英烈的后代,她的父亲已经英勇牺牲,母亲为了防止被敌人牵连,将孩子托付给了我们。可是现在,反动派对共产党有着强烈的敌意,孩子跟随我们可能会面临危险……济难会的成员用真挚的语言请求我们的帮助,苗家人听到孩子的身世后,深感震撼,决定将孩子收养。
“等这孩子长大后,可以告诉她,她名叫陈鸿。”济难会的人留下几句叮嘱后就匆匆离开了,苗家人承担起了养育女孩的重任。
由于女孩来的时候已经有一个名字,所以苗家人并没有给她正式取名。不久之后,苗家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将女孩交给一户姓陈的人家抚养。
小女孩的身世之谜 她开始长大,但家人一直用小名喊她,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直到15岁那年,祖母告诉她,她的亲生父亲应该是一位革命党人,但她父母的信息无人知道。
这让她震惊,她决定寻找自己的出身。她从祖母口中得知,当年的两个济难会成员来自上海,于是她想去上海寻找亲人,但陈家人反对,认为危险太大。
尽管如此,她的身世之谜仍然困扰着她,就像浮萍一样无根漂泊。1944年,她已经16岁了,新四军来到了安徽无为县,呼吁人们参军打鬼子,为国家奋斗。
她对此非常向往,但身世之谜仍然困扰着她。
女孩自幼便被告知,她的父亲是一名革命战士,虽然她对父亲的具体身份一无所知,但她明白,作为革命的后代,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她决定加入新四军,为革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报姓名登记时,她想起了自己的养母苗芳,因为参加革命而牺牲,这让她深受感动和鼓舞。
加上自己曾经在苗家生活过,于是她决定给自己取名“苗玉”。 在新四军这个大家庭中,苗玉找到了归属感。她跟随华野10兵团进入福建,先后在福州公安、轻工等部门工作过。
几年后,她被调到华野10兵团当仓库保管员。
在福建战役爆发之际,苗玉毅然跟随部队南下。身为女子的她,工作时充满激情和毅力,丝毫不逊于男性。面对战争的残酷,她从不胆怯,无论部队走到哪里,她都紧紧跟随,时常在闲暇时唱起新四军的军歌,激励着大家。
她说:“没有新四军就没有我,新四军就是我的家。”这个从小就没有真正家庭的孩子,完全将部队视为自己的家。
当然,她也从未放弃过寻找自己的身世,但茫茫人海中,她该去哪里寻找自己的亲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