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环球网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就中美关系阐述美方态度。布林肯称,国际体系只有在餐桌上与菜单上两种情况。这一表态显示美方奉行鲜明的丛林政治,强国主导弱国命运,小国如餐桌上的菜谱任人清点。相关表述是对过去数百年间西方主导下国际体系的有效总结,美国等少数国家主导多数国家命运走向,弱小国家、族群不具备话语权任人宰割。其中典型是非洲多国笔直的国境分布,由殖民者在地图上任意圈画横线、竖线、斜线,而全然不顾区域实际族群、地理条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一度扮演旧殖民体系的瓦解者角色。中美苏等国共同推动下,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不过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对多国套上金融殖民锁链。以军事入侵、金融渗透、文化殖民等方式,构建美国辐射全球的金融掠夺体系。
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曾承载全球不在少数人群关于历史终结的期待,也在不断地对外输出战争、掠夺、动荡情况下,成为当下全球主要危机的策源地。当下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并不公平,中国正以“一带一路”串联起多数国家,助推西方体系之外多极化时期的来临。
美国则试图纠和西方体系的受益者对华围堵,中美间正进行一场决定今后全球主导地位的交锋。澳大利亚媒体“珍珠与刺激”20日发布文章,揭示了美西方中国威胁论的来源。指出中国为各后发国家做出表率,表明全球秩序并不需西方进行掌控,各国独立行动仍然可以获得成功。该媒体指出,西方国家从15世纪末到20世纪中段基于科技、军事上的优势征服全球。不过西方的绝对统治无法长期维系,殖民地体系的崩塌结束了西方的身体奴役,但思想奴役却仍在延续。
美国基于美元、石油、IMF等国际组织构建其“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对异见国家以战争手段实施压制。西方各国一路顺畅直到中国从贫穷、被轻视的境地崛起,独立于西方之外展开行动。澳媒称,基于平价购买力指标,中国已是全球经济第一的国家,美国在与华的贸易竞争中失败。中国为各后发国家提供了西方以外的新选择,带动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各国摆脱美国的经济掌控。澳媒分析称,美西方以殖民化视角对中国进行曲解,不过全球已经不同。西方各国仍认为自身可主导所有事务,西方政客仍尝试掌控后发各国民众,西方这一错误企图是当下全球各类地缘政治问题的策源地。
美国在其国家战略中将中国视为唯一一个具备意愿及能力颠覆其体系的对手,对华发难的优先级排在首位。而从中国视角看,中方并非现行国际秩序的挑战者,中方是受益者和维护者。
中国的崛起是传统全球中心国家的复苏,是原有中国体系的回归。西方各国从16世纪开始崛起,直到19世纪中叶西方经过多次生产力迭代后首次攻破中国国门。中国随后在百年的屈辱与抗争中,立足人本、实事求是,自1949年正式走向崛起复兴。在历经时间洗练的中国眼中,美西方是后来者,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秩序的破坏者。
布林肯近期“要么在餐桌上、要么在菜单上”的表态,表明美方不认可国家间能够平等、尊重、和平共存。这要求中国全面促进自主体系建设与自我革新,以更大的发展成果对美方挑衅作出回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