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月前,曾经吊打中国楼市的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被警方带走调查,动静不小。作为民营企业的标杆,许家印的落马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故事并未结束。近日,有内幕爆料称,恒大事件的帮凶已经浮出水面,这家与恒大关系匪浅的机构,它才是造成恒大爆雷的罪魁祸首。
这家机构,就是为恒大提供审计服务长达14年之久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PwC)。
寻常百姓可能不太熟悉普华永道这个名字,但在商业圈,它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普华永道创建于1849年的英国,被称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与安永、德勤、毕马威并称。它在全球设立了近900家办事处,员工人数超过28.5万,业务范围覆盖法律、管理咨询等多个领域。在中国,普华永道也有着广泛的客户资源,为众多上市公司及国企提供审计服务。
而在恒大身上,普华永道可谓是“深耕”了14年。从2009年恒大在港交所上市,直到去年10月接受港交所调查前,普华永道都在为恒大的财报进行审计,并且每年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充当了恒大在资本市场的“保镖”。
但事实证明,这位“保镖”完全没有发现恒大存在的问题,反而助纣为虐,直接导致外界对恒大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巨大的误判。要知道,普华永道可是业界公认的专业橙色,得过它的“保证”,投资者自然会放心大胆地买入被其“看好”的公司股票。
然而,真相往往出人意料。今年3月份恒大爆出无法支付债券息票后,外界才知道,原来普华永道出具的“无保留意见”仅仅是一张空头支票。恒大隐藏的巨额风险,普华永道视而不见,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普华永道的“背书”,才让许家印得以肆无忌惮地举债发展。
事实上,早在2020年底,从公开数据就可以看出恒大的资金链已经在崩溃的边缘。2020年,受“三条红线”政策打击,恒大只有区区159亿元的现金库存,但需要偿还的流动负债却高达1.5万亿。这种严重的资金缺口,令恒大随时面临断链的风险。
但是,普华永道的审计报告对此却只字未提。不仅如此,在2021年4月发布的2020年年报审计意见中,普华永道还对恒大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了正面评价,认为其“拥有充足的资源持续经营”。
事后证明,这完全是误导性的结论。一家具有全球视野与专业精神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怎么可能会看不到恒大存在的重大风险?那么,普华永道为何要出此“慌”呢?
业内人士指出,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存在严重的利益依赖关系。普华永道能拿到恒大每年4000多万的天价审计费,恒大也借普华永道的名声博取投资者信任。两者互利共生,普华永道自然就失去了对恒大进行独立审计的立场。
但这绝非普华永道一家的问题。在多个企业丑闻背后,都见证了同样的“狼狈为奸”。2021年康美药业造假事件中,为其出具多年虚假审计报告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就被重罚5700万元。事实证明,在利益驱动下,没有哪家会计师事务所敢真刀真枪地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
面对普华永道在恒大事件中的失职表现,监管层已无法再视而不见。业内预计,普华永道很可能会像正中珠江一样,承担起数十亿元的罚款及赔偿责任。从更长远来看,上市公司的审计制度亟待进一步改革,真正做到“独立”二字,而不是仅停留在表面。
恒大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资本市场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机制,或许本身就是在助长巨大风险的产生。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要因为某份空洞的“审计意见”就放下戒心。只有时刻保持理性和独立判断,才能在这个充满陷阱的市场立足。对于那些心怀叵测的机构,监管层也必须严惩不贷,才能迫使其回归本分,构建一个更加阳光透明的资本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