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价不能涨,房价涨了老百姓买不起,影响生育率,也影响科技发展,要科技强国而不是房产强国。
房价也涨不了,老百姓没钱,存量房产已经够住,供大于需。
这很有道理,但看问题的方式不对,房产只是工具,用工具思维看楼市会相通很多不合理的逻辑。
一位高人给我说过一句话,为了经济发展,股市不能太好,楼市不能太差。
这句话很明白的告诉我,都是工具。
转变思考方式,正文开始。
据目前各路消息,村里已经在准备,但要推动楼市起风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是,政策要到位,
第二是,货币要充足,
第三是,经济要触底企稳。
第一,政策蓄势待发
过去两年,各地多次救市,但救市一直都很克制,在市场看来是添油战术。以至于有人说不会救市,因为一次次错过最佳救市时机,这种看问题方式太片面。
中国的大局不只是房地产,这样救市背后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楼市只是大局中的一环,只是工具。
如果只是为了救活楼市实在太简单了,也不用担心楼市这枚棋会失控,更不用担心会像日本东京和美国次贷危机那样崩盘。
放一百个心,在十几年前就已经防范。
什么时候才能放开手脚救活楼市?外看条件是否成熟,内看既定目标是否完成。
只差大救市东风,24年东风必来!
我说不出具体日子,神都难测,具体日子无法确定,大概时间段可以预测。
关于这次救市,算是比较有发言权,在21年十月份提出将要推动救市,并提出这次救市与以往不同,这次是在逐渐试探中救市。十一月中旬开始风向转变,2022年开始二三线城市大范围救市,救市方式更是有目共睹,算是预判完全吻合。
第二,货币已在准备
现在肉眼可见的是货币正在准备,一是存量很充足,二是增量很充足。
存量方面,
货币总量即将突破300万亿,居民存款134万亿。
增量方面,
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2万亿。
2023年12月央行实施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总额达到14500亿元,净投放8000亿,去年底四个月时间累计净投放近2万亿。
央行向政策银行单月投放3500亿。
1月2日,央行公布重启PSL。2023年12月,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PSL3500亿元。上一次PSL净新增在2023年2月,当月新增17亿。3500亿的净新增,还是PSL单月投放力度的历史第三高。前两次,2022年11月PSL新增3675亿和2014年12月新增3831亿。
2023年四季度发行特别国债1万亿。
四季度增发1万亿国债,上调赤字率,说明决策层对经济的重视,历史上这是第四次发行特别国债。
也就是说大放水的货币准备好了,存量货币热衷储蓄,启动增量货币带动存量。
同时去年四次下调存款利息,但仅下调一次中长期贷款利息,也就是说今年多次下调中长期贷款利息也准备好了。
第三,经济在上坡路
经济方面得从两个方面讲,虽然现在各种数据不太好看,但经济的基础是几十年以来最好的时候。
至少底子不再薄,只不过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一些问题的短暂性调整。相对于九十年代基础薄弱,外部制裁等各种险象环生的危机好多了。
调整不是坏事,向更规范,更平均,更公平和更健康的方向调整。
比如防范违规造富和房地产整顿,当然很多人各种诋毁,但是需要大家理解和支持,过去打擦边球的打不了了,钻空子的不好钻了难免有意见。
像我们不打擦边球,不钻空子,不违规的老百姓也跟着诋毁,太不合适。
任何时期的改革都要得罪一批原既得利益者,商鞅遇到过,王安石遇到过,近代戊戌六君子也遇到过。在过程中,普通民众也难免遇到阵痛,但过后,这都是时代的丰功伟绩。
在浩浩荡荡的国运面前这都是小问题。
过去这么恶劣的环境都化解了,这点问题不用过度担心。
楼市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市盘活可以推动经济盘活,也正是因为经济形势这样必须出刺激政策。
以上只是常规层面的考量,房地产短期看政策和金融力度,中期看经济基础,长期看国运。
如果从国运考量,我们赶上了百年以来最好的时代。
百年未有之变局,从1840年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到现在的百年未有之变局,这意味着什么?
一百多年前的千年未有之变局让我们从兴盛走向衰弱,现在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是我们从落后再次走向领先,几代人用血和汗浇筑的民族复兴基础终于要实现。
货币正在准备,大救市随时会推动,国运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关于经济何必杞人忧天,经济有周期,楼市有周期,确定是在上坡路上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