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年,毛主席因病逝世,享年83岁。
毛主席的去世,是中国革命巨大的损失。伟人的离去,让亿万中国人民陷入到了巨大的精神悲痛之中,尤其是对于毛主席的亲人:李敏、李讷等人而言,他们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导师,更失去了他们敬爱的父亲。
在毛主席的追悼会上,李敏在看到前来吊唁人员的名单后惊讶地说道:“为什么你们没有请我的哥哥来?”
李敏的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到非常诧异。据他们所知,李敏的哥哥只有毛岸青一个,她又从哪里来的另一个哥哥呢?
那么,李敏所言的“哥哥”究竟是谁?李敏的哥哥,对共和国究竟做出过怎样的历史贡献?这段历史往事,对我们有着怎样的启示?
如果您对这段历史感兴趣,还请一键三连,点个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为您讲述的最大动力!
李敏哥哥的身世之谜
李敏口中的哥哥,并不是毛主席的亲生儿子,而是毛主席的侄子,他的名字叫做毛岸成。
提及毛主席的侄子,人们总想到的是毛主席的侄子毛远新,但毛岸成由于为人低调,加上他扑朔迷离的身世,因此让他在历史中鲜为人知。
毛主席一共有两个胞弟,分别是二弟毛泽覃、三弟毛泽民,毛泽覃与贺怡结婚,生下了李敏的弟弟:毛岸成。贺怡是毛主席第二任妻子贺子珍的妹妹,贺怡与兄长贺敏学、妹妹贺子珍并称为“永新三贺”。
1935年,是毛岸成命运的转折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毛泽覃被中央留在在瑞金的战场上与敌人周旋。遗憾的是,由于敌强我弱的态势,毛泽覃在这一年壮烈牺牲。他的妻子,贺怡,伴随着悲痛的风,跌入了深渊的哀愁。危险如影随形,她像流浪的鸟儿,不断转移,藏匿在疾风骤雨之中。
还在襁褓里的毛岸成被迫隐姓埋名,改名为贺麓成被送至亲友之家,寄托于花汀村地主贺调元的温馨庇护之下。在这位地主的宅院中,小麓成如同忘记了自己身世的小鸟,在安宁与无知中长大。
贺麓成回忆着,那些日子,爷爷贺调元不时收到来自四方的信函,是母亲贺怡悄悄寄来的牵挂。而他的母亲,贺怡,身负深仇,行走在南昌、吉安、广州、韶关的暗影中,为革命的事业奔波。
到了1940年,夏日的最后一日,贺怡在韶关被捕。面对敌人,她选择了勇敢,咽下金戒指,却遭受了难以言说的折磨。正是国共两党携手的时期,周恩来的手拉回了她从死神的边缘。她的腹中,那戒指成了苦痛的见证,被医师切除。在延安,毛泽东的亲笔签名成为了她手术单上的温暖。
贺怡的姐姐,贺子珍,已远赴苏联,她未能在延安与姐姐相会。江青,顺势成为了毛泽东的伴侣,而贺怡,内心泛起了遗憾的涟漪。
1948年,秋意渐浓时,贺怡欣闻姐姐和侄女自苏联归来。她匆匆前往石家庄,希望能将姐姐带回毛泽东身边。此时,江青正远在苏联疗养。毛泽东的同意如春风,贺怡携介绍信前往沈阳,与姐姐重逢。
在上海解放后,贺敏学如同追逐晨光的鸟儿,飞向了这座繁华的城市。贺怡也随着姐姐贺子珍的脚步,漫步进入了上海的街道。那里,贺子珍安定下来,如同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珍珠。
1949年8月,夏天的尾巴轻轻摇曳。那一天,贺麓成听到了“爷爷”、“奶奶”的叙述,他的心灵宛如被春风吹醒,终于明白了眼前这位坚韧不拔的革命妇女贺怡,是他深爱且值得敬仰的亲生母亲。十年的风雨,十年的波折,母子俩终于在命运的轮回中找到了彼此。
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村里的人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刻。贺怡牵着贺麓成的手,走进了会场,成为了全村的焦点。在众人的注视下,贺怡高声宣布,贺麓成是她的亲生儿子。在这感人的一刻,她带着儿子向贺调元夫妇深深鞠躬,感激他们在苦难的岁月中,如同守护天使般保护和培养了贺麓成。随后,贺麓成告别了花汀村,来到吉安,生活在他母亲的怀抱中。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1949年11月21日,那是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日子。一场意外的车祸突然降临,无情地夺走了贺怡的生命。贺麓成被压在了沉重的车辆之下,失去了意识。当他在第二天苏醒过来时,发现母亲静静地躺在他的身边,无论他如何呼唤,都无法唤醒她。那一刻,世界仿佛失去了所有的色彩,只剩下无尽的悲伤与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