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荻秋出生于1909年,四川省资阳县人,早年时期,曹荻秋主要在家乡求学,他学习刻苦,读书成绩很好。伴随着读书的增多,曹荻秋的视野也得到开阔,同时,他也开始主动探索拯救国家与民族的方式方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9年,曹荻秋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在这之后,他受组织指派,活跃在家乡一带,一边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一边积极发展党员,壮大革命组织。1931年,曹荻秋前往上海,继续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因为叛徒出卖的原因,曹荻秋在上海被捕,并被关入狱中,直到1937年8月,经过组织营救后才走出监狱。然而,也是这次被捕,使得曹荻秋在建国后受到迫害。
新中国成立后,曹荻秋留在重庆工作,担任了重庆市委书记、重庆市副市长以及市长等职务,任职期间,曹荻秋为巩固新生政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55年,表现出色的曹荻秋被调到上海,陆续担任了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以及上海市市长等职务。
也是在曹荻秋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他经历了1966年开始的“十年特殊时期”。当时王洪文活跃在上海,成立了“工总司”,并与张春桥勾结到一起。1967年1月,张春桥、王洪文等人发起了“一月风暴”,作为上海市市长的曹荻秋也被夺权。
在这之后,曹荻秋不仅被暂停了工作,而且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甚至被关押起来。另外,张春桥还诬陷曹荻秋历史有问题,说过去曹荻秋坐牢时叛变过。曹荻秋也被张春桥错误地认定为“叛徒”,持续受到迫害。
在中央的指示下,1972年8月,中组部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开始解放被“打倒”的老干部,然而,中组部在解放曹荻秋的过程中,却受到了很大的阻力,而这些阻力主要来源于上海方面与张春桥。
1973年9月,上海市委向中央写了报告,认定曹荻秋是“叛徒”,不过,这份报告上报后,主席并没有批示,这件事也一直悬而未决。1975年,上海市委专门派出干部到中组部,征求几位被审查的市领导干部的结论。
谈话过程中,提到了曹荻秋,中组部认为曹荻秋的历史清白,不是叛徒。同时,中组部也召开会议,把认定曹荻秋不是叛徒的报告上报。当时纪登奎主管中组部工作,他同意了中组部的结论,然而,报告转到张春桥那里后,张春桥却不同意中组部的报告,而且张春桥执意要把曹荻秋划为叛徒。
在这之后,中组部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曹荻秋的事宜,当时主持中组部工作的是郭玉峰,虽然中组部的其他人员不同意把曹荻秋定为叛徒,但郭玉峰却坚持以张春桥的批示为主。1976年6月22日,在郭玉峰的主导下,中组部上报了曹荻秋是叛徒的报告。
不过,这份报告被主管中组部工作的纪登奎压了下来,粉碎“四人帮”后,报告退给了中组部,1977年1月16日上午,郭玉峰主持中组部的会议,继续讨论针对曹荻秋的报告如何写。会议讨论期间,郭玉峰把问题推到了张春桥身上。
11月16日,中组部召开扩大会议,期间,郭玉峰主动检讨:“本来部里认为不应该定(曹荻秋)为叛徒,但张春桥硬要定,最后我们同意了上海市委1973年的报告,我们没能顶住压力。”不久后,郭玉峰下台,中组部也换了新部长。在中组部的推动下,1978年4月,上海市委为曹荻秋恢复了一切名誉,只是此时的曹荻秋已经去世两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