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了阶级,作为经济范畴的阶级将伴随着人类从生入灭。阶级的划分主要依靠经济地位,所以每一个阶级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所以“人人平等”是一句哄鬼的话。
有一个故事是听来的。钢厂一位职工是一名退伍军人。钢厂的收入只能定位在刚刚能解决温饱,好在他的媳妇经营一个商店,收入比双职工还高一些,他的爱好就是和战友聚会。
他奉行社交的准则是战友要经常走动,否则关系就会生疏,于是今天请城东的战友吃吃,明天请城西的战友喝喝,后天去邻县看战友,明后天招待远道而来的战友。
问题是他的战友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一开始是以在一个连当兵的为战友,后来发展到一起在新兵连训练过的算战友;一个团的算战友;一个师的算战友;甚至一个军的都算战友,最后不敢再发展了。
去拜访战友或者招待来拜访的战友成了常态。所谓的拜访活动就是订一间比较上档次的酒店包间,点一大桌子菜,上几瓶好酒,唱几首军歌,然后就胡吃海喝,醉得昏天黑夜。
天长地久的拜访,普通人家庭根本吃不消,到现在为止,这哥们还是租房子住,比他收入低的同事早就买房了,他心心念念的几位有钱或当官的战友说要拉他一把,但到今天也没有动静。
人处于什么样的阶层,就该有什么样的圈子,而不是你曾经和谁同学和谁战友,同学战友只能算曾经处过一个阶级。
上学和当兵时,彼此之间没有拉开差距,同一个阶层自然以心交心,无话不说。但同学情战友情是有保质期的,随着毕业和退伍,大家都走入社会。随着收入和地位的改变,以前的那种那个阶级土崩瓦解,又开始重新划分新的阶级。
层次较高的阶级不愿和层次较低的阶级来往,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讲究的是等价交换,人家手中有的是社会资源,凭啥要和手中没有资源的人来往?就是来往也是碍于情面。
热衷同学会战友会的人要么是混得好属于层次高的阶层借机炫耀,要么混得差又把两个阶级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早就水火不容了;其实同学情战友情早过保质期了。
阶级层次较低的人要有清醒的头脑,当你看穿一切,内心就会平静。和阶级层次高的保持距离,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来往,一定会心情舒畅,如果硬要柔和在一起,受伤的往往是阶级层次较低的人。
人家喝茅台你喝包谷酒,如果你硬要去喝茅台,可能这个月的生活费就紧张了。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是要对等,是等价交换,一个穷人借着同学情战友情去和层次高的阶级混圈子只会自讨无趣。
一切都是生意,能不能谈成,只是筹码问题。
一个人一旦把阶级划清以后,你就可以过上平淡舒心的日子了。有一个朋友也是退伍军人,是一个保安,有编制的那种,早就从同学群战友群中退群了,他的朋友圈就是几个钓友,大家同属一个阶级,一起出去钓鱼,费用AA,交流的内容都是钓鱼的技巧,他总结现在的生活状况,四个字:舒心快乐。
穷人安身立命的三大原则:学技术、不社交、守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