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就一直在对中国围追堵截,而芯片领域正是拜登政府最看重的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拜登政府在这方面动作频频,呈现出的是一种不把中国打趴下,誓不罢休的态势。就以2023年12月来说,拜登政府在这个月,对华连下3道挑战书。
首先第一道,12月初,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在谈到如何应对“中国芯片制造取得突破”时表示,美国将采取“最强有力”的行动,“将会积极调查”。其次第二道,12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启动半导体供应链和国防工业基础的调查,以明确美国对中国中低端半导体的依赖程度。最后第三道,12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4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要求美国国防供应商逐步替代和终止采购,来自中国“特定企业”的半导体产品。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的打压措施,正在逐步强化。甚至有分析人士称,拜登政府可能会推出进一步计划,逐步向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下手。这不是没有可能。如何证实这个猜测?理解美国对华芯片政策的逻辑,就是预测美方下一步动作的关键。而拜登政府目前行动的内在逻辑,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虽然芯片领域是拜登政府目前对华遏制的主攻点,但绝非最终目标。因为芯片只是一系列科技的“支点”,承载的是人工智能、计算终端、云计算等一系列产业。第二,美国在打压中国芯片的同时,也要注意分寸。因为此前的“芯片荒”就已经表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性。所以美国需要处理好替代与韧性的关系,避免过度遏华而影响到美国科技。
那么美方的一系列行动,会收到预期的成效吗?恐怕不行。有专家认为,美方此举,可能会推迟、延缓中国进步的速度,但不太可能阻碍中国芯片技术的发展。另外,美国芯片制造巨头英特尔公司高层也表示,美国现在横躺在铁轨上,试图阻止中国,但它只会成为一个减速带,这将促使中国更加独立。
这些专家之所以会这么看,是因为在全球化的时代,产业之间紧密联系。半导体产业也不例外的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产业。美国现在想把冷战时期的手法拿来故技重施,虽然会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但也会影响美国企业的权益。所以,有美智库专家就直言,“美国无法像对付苏联那样,对付中国。”
另外,我外交部也表示,美国对于所谓“中国威胁”的担忧,反映了冷战和霸权心态,美方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公司实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这种做法背离公平竞争原则,违反国际经贸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