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一艘日本邮轮公司的货轮被也门胡塞武装扣押。
胡塞武装称“货轮实际为以色列商人所有”。此举意在打击以色列和美国。
此后,这艘货轮意外成为也门网红的拍照打卡圣地,而胡塞武装也正好借此,对美国和以色列再度施加了一番羞辱。
然而,此事并非个例。
紧接着,胡塞武装又进一步加大了对曼德海峡的封锁,袭击来往于红海航线的货轮。
谁也没想到,小小的胡塞武装,竟然可以给以色列的经济补给线和美国的海洋霸权,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场红海航线危机导致的世界格局变迁,或许正在悄然展开……
一、以色列的命脉和美国的七寸
虽然以色列有中东小霸王之称,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属于被阿拉伯国家围困的孤岛。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自身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与周边国家又处于敌视状态,经济上根本做不到自给自足。
其唯一的经济补给线,便来自于红海航线。
尤其是来自亚洲地区的商品,需要经由阿拉伯海进入亚丁湾,穿过曼德海峡,再由红海抵达以色列。
而也门恰巧就是曼德海峡的北部关卡,这道关卡恰巧又在胡塞武装的控制之下。
所以,胡塞武装只要彻底封死曼德海峡,就等于掐住了以色列的经济命脉。
同样的,这条运输线不仅事关以色列一个国家,或者中东的这一片地区域。它经过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便可直达地中海,物资也是通过这条路径送达欧洲的。
这条贯穿亚非欧三大洲的运输线,是目前最为方便、快捷、安全的海上航运线。
其中曼德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两处,无疑是这条航运的咽喉要道。也门和埃及两国,就是扼守这两处的守门员。
这下子,胡塞武装动了美国的蛋糕。
而美国的霸权,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的海洋霸权,完全依托于强大海军,确保其和盟国的海上航线畅通无阻。
因此,胡塞武装封锁曼德海峡,俨然在挑战美国海洋霸权。而曼德海峡一旦彻底阻塞,无异于打中了美国的七寸。
不管是以色列还是美国,甚至包括欧洲,都不会听任胡塞武装持续控制曼德海峡。
换句话说,胡塞武装此举,极大可能引发中东局势的不稳定。而美国很有可能直接下场参战。
然而,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胡塞武装的若无其事了。
要知道,胡塞武装本身只是也门的一个武装叛乱组织,2022年刚被联合国定性为恐怖组织。既没有经济实力抗住联合国的制裁,也没有军事实力抗衡以色列,特别是美国的军队。
可是,令人感到不可置信的是,胡塞武装对这些压力似乎从来没有害怕过,反倒是以色列和美国在对待胡塞武装时,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这种难得一见的惊人反差,究其原因就是一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贫穷落后的也门胡塞武装,照样可以把富裕先进的以色列逼到无计可施,把强大文明的美国逼到墙角。
二、也门胡塞武装的有恃无恐
也门是穆斯林国家,逊尼派占近七成,另外超三成是什叶派,而胡塞武装属于什叶派。
因而也门当局和胡塞武装之间的争斗,背后更像是逊尼派领头人沙特和什叶派领头人伊朗,各自选择的代理人战争。
胡塞武装控制区的特点就是足够的穷,穷到一年人均收入不到600美元,穷到没有国防、工业、通信等基础设施,穷到连一个像样的城镇都没有。
这种极致的穷让联合国的经济制裁失去了作用,让以色列的攻击占领没有了意义。
就连美国的海陆空轰炸,在本来就一无所有的胡赛武装面前,也成了一项得不偿失的巨大浪费。
曾经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海合会成员国,用了长达八年的时间对其全方位的围追堵截,也没能彻底击垮胡塞武装。
也难怪,面对此次胡塞武装在曼德海峡的发难,以色列只能放低姿态提出交涉,而美国也只能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倘若以色列不顾加沙地区的焦头烂额,盲目分兵攻击胡塞武装,很可能立刻会激起整个中东地区的剧变。
到时候,以色列不但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甚至会被阿拉伯国家团团包围,甚至很多原来没有借口参与巴以冲突的阿拉伯国家,也找到了切入口。
如黎巴嫩、叙利亚、伊朗等这些敌视以色列的国家,很可能会借机攻击以色列。而埃及、沙特等国即便不会主动攻击以色列,也会忍不住加入这场混战中争取分一杯羹。
等中东打作一团,胡塞武装难保不会借势崛起,曼德海峡更不可能轻易恢复航运了。
这种局面是美国绝不愿意看到的,这会让其此前“第一时间介入巴以冲突、试图制止中东大变局”的计划破灭。
可假如美国亲自下场解决胡塞武装,显然也是非常不划算的。
因为美国绝不可能同意开启一场无利可图的战争计划。而且,美军曾在越南、阿富汗、伊拉克等地陷入战争泥沼的教训,至今仍历历在目。
美国民众不会允许政府重蹈覆辙,甚至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后,再次陷入战争而难以自拔。
就算美国政府强行向也门胡塞武装开战,并且能够取得战争胜利,但只要美军最终没能实现全面占领,胡塞武装就有机会卷土重来。
那么,美国等于又做了一次无用功。
徒耗财力物力不说,一旦出现大量人员伤亡,美国国内势必出现不可预测的动荡。
所以,如今的美国是打不起、也不想打这场注定持久、反复的消耗战的。
对美国而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以色列之外的,另一个亲美的中东国家,由阿拉伯人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中东国家并不傻,在没有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替美国出这个头。
受益于以上的形势,胡塞武装得以有恃无恐的封锁着曼德海峡,红海航线至今难有货船通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和以色列等国家地区的很多货运公司,在敦促美国军舰加强保驾护航功能之外,已开始考虑是否需要开辟其他航线和运输途径了。
舍弃旧的航运路径依赖,即代表着新的经济格局将诞生。
三、曼德海峡影响着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既然无法用战争方式解决问题,那么只好选择难道绕路而行。而新的问题出现:除红海航线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路线可走呢?
答案是别的航线当然有,但代价不菲。
货船需要先从阿拉伯海南下至南非,再从南端的好望角转头北上几内亚湾,沿着大西洋东岸绕完整个非洲大陆后,方才抵达欧洲,最后再由欧洲穿过地中海,将物资送到以色列西部港口或其他地区。
整条航线长度是原先的2至3倍,这也意味着运输成本和时间也会是原先的2到3倍。
如此高的海运成本,让不少航运公司注意到:此时选择陆运反而更加划算且安全。
其实,中欧班列的建设早就颇为完善,14天内就能将货物安全送抵欧洲,时间比原先的海运至少快一倍以上。
只不过以前的陆运成本通常是海运的2到3倍,因而大多贸易商宁愿多费些时间,而选择低成本的海运。
然而现在,海运成本突飞猛涨,基本与陆运持平了。最重要的是,如今海运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而陆运却是既快捷又安全。
可以想象,如果曼德海峡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红海航线时刻充满着安全隐患。那会有越来越多的贸易商选择放弃海运,从而更多的选择走中欧班列的陆运。
这种运输方式的转变,实质上也是经济格局的转变。
贸易运输的重心,会从美国称霸的海上,转到中国主导的陆地。
久而久之就会酝酿出贸易重心的偏移,美国的海上霸权将不受信赖,中国的“一带一路”将越来越受各国重视。
所以,这场由胡塞武装引起的红海航线危机,从浅层表面看,算是打到了美国的脊梁骨上,让其出糗又掉价;而从深层次上讲,则可能影响未来的经济格局。
也许是世界经济由美国海洋霸权,过渡到中国陆运优先的转折点。
后记
不管有没有红海航线危机,世界也已经处在了大变局时期。有些事看似意外发生的,回头想想却是变局中的必然。
那么,谁成为各种“必然”的买单者了呢?这大概要看看,究竟是谁在这些年里吃了苦头、花了冤枉钱!
比如,去年开始,欧洲就要为俄乌战争买单,在能源价格上不得不多付一笔钱。
俄乌战争的事还没结束,估计明年开始,欧洲又将要为红海航线的危机买单,在日常生活用品上,不得不再多支付一笔运费。
以前有专家如是说:美国为避免自己国内发生经济危机,会想法设法让其他国家和地区倒在他前面。
如今看来,这个说法还是颇有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