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应该说,30年前,美国并没有将中国当成竞争对手的,关键是咱们的份量不够,对美国压根构不成威胁。
尤其是克林顿上台后,美国经济突飞猛进,一片大好,而中国改革开放才十来年,刚刚站稳脚跟,身子骨虚得很。
为了认清中国是不是美国的“威胁”,克林顿政府还进行了长达数年的大讨论,最终认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后,美国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人的观念,搞“和平演变”,和所谓的“自由世界”融为一体。
苏联解体后,中国作为世界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对我们“必要的警惕和防范”肯定是要有的,即,在对华接触上以接触和制衡交替使用为主,即“接触式制衡”。
但有一说一,这时的美国还是以接触为主,比如在克林顿的力主之下,美国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6年的谈判终于见到希望。
时间来到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台。
小布什是典型的共和党总统,主张“通过经济、军事和外交手段巩固和强化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在他还只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提出“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程度已经超过俄罗斯,美国需要采取严厉而强硬的方式对待中国。”
在以小布什为首的共和党人看来,“中国在全球贸易秩序、经济发展格局、政治影响力以及军事实力等方面的成长已经对美国构成了威胁,是美国的‘严峻挑战’。”
可以说,小布什已经明确了,中国就是美国的“第一顺位战略竞争对手”,铁了心要在中国对美国霸主地位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前,把所有危险“掐死在摇篮里”。
小布什这样说了,同时也将言语付之行动。
比如,通过外交施压和国内立法,禁止其他各国向中国出售武器,典型的例子就是阻止以色列对华军售,那次我们的订金都付了,但以色列迫于美国的压力,不得不中止,为此它还赔偿了中国一笔违约金。
又比如,向乌克兰施压,阻止乌方向中国转让军事技术;
再比如,在欧盟打算解除向中国的武器禁运时,美国又站起来,明确告诉欧盟:你们敢解除,我们的盟友就没得做了。欧盟怕了,只能放弃。、
可以说,面对美国的压力,以中国当时国力,压根没有还手之力。
但天可怜见,911爆发了。
本·拉登特意挑了个好日子给美国送了架飞机。来而不往非礼也,热情好客的小布什跑去中东和阿富汗送民主了。
毕竟,中国对美国而言只是“未来的威胁”,现在恐怖分子已经实实在在的跑到美国送温暖了,打击国际恐怖组织及其资助国家才是当务之急。
而中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武器扩散方面和美国存在共识,美国就暂时放下了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中美关系调整为了“建设性、合作性、坦率的双边关系”。
面对历史降下的大运,中国也紧抓机遇。
“9•11”事件一爆发,中国政府立即发布声明,表达了对恐怖主义最强烈谴责,同时对美国遇难者表示沉痛慰问。
不久,中国政府再次郑重声明,坚决支持美国政府的反恐斗争,并且承诺将和美国一起反恐,为表达诚意,中方还斥16亿美元巨资买下美国商用飞机。
中国这一表态十分重要,全力反恐的美国需要盟友,需要在亚洲建立世界反恐怖主义联盟。小布什也看到了中国的诚意,“9•11”事件爆发一个月后,他就亲自出席了上海APEC非正式头脑会议,并在会议上确立了两国的合作关系。
一个月后,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
至此,中国经济的战车开始进入狂飙突进的时代。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之后美国反恐的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十年,2007年的增长速度一度达到恐怖的14.2%。中国出口规模增长了4.9倍,进口的规模增长了5.2倍,GDP增长了3.3倍。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骨格开始变得更强、变得更壮了。
2
美国第二次阻击中国的机会发生在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