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能仅看国产客机表面的国产化率数据,而应深入剖析关键核心设备的国产化水平,缺乏核心装备的自主生产能力,所谓的“自主”便失去了意义,甚至可能意味着在商业运营中扮演了西方航空技术产品的分销角色。
一、ARJ21支线客机国产化率85%,超过70%以上利润被欧美赚走。
arj21支线客机
以我国自主研发的ARJ21支线客机为例,国产化率达到了85%,但发动机和航电系统等关键核心部件仍采购自欧美企业,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航电系统作为飞机的神经系统,是航空工业中技术含量最高、研发难度最大的两个部分。
一架售价3800万美元的ARJ21客机,仅通用电气公司的CF34-10A发动机成本达到2010万美元,成本占比52.6%,航电系统成本超过570万美元,占比15%,不容小觑。目前ARJ21累计订单790架,已交付117架飞机,大部分营收和利润实质上流入了欧美供应商之手。
CF34-10A发动机
arj21客机采购的西方核心部件/系统:
①航电系统:Pro Line21系统,采购自美国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该系统包括VHF-4000甚高频通信收发机、发动机指示与机组告警系统、多扫描气象雷达、AHS-3000姿态/航向基准系统、FMS-4500飞行管理系统等。
②发动机:CF34-10A发动机,来自美国通用公司。
③飞控系统:来自美国霍尼韦尔公司。
④空气管理系统:来自德国利勃海尔空间公司。
⑤电源系统/辅助动力和飞机部件高升力系统:来自美国汉米尔顿标准公司。
⑥液压系统/燃油系统:来自美国派克汉尼芬公司。
二、C919客机国产化率60%,远不止70%的利润被欧美赚走。
C919
C919大型客机尽管宣称国产化率达到60%,但在核心设备方面,欧美厂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仅发动机和航电系统成本就超过43%,C919大飞机售价1.08亿美元,2台赛风LEAP-1C发动机采购成本约2800美元,占比约26%,航电系统约1800万美元,占比约17%。
LEAP-1C
C919核心部件采购情况:航电系统的采购自美国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飞行控制系统、刹车系统等由霍尼韦尔等欧美企业提供。此外,诸如机电系统、起落架系统、结冰探测与除雨系统等重要组成部分也依赖于德国利勃海尔、美国联合技术航空等国际巨头的技术支持。
至于有观点认为,未来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CJ1000发动机的替代应用,C919的成本将有所下降,进而改变这一局面,但现实情况是,即使ARJ21已经首飞超过15年,并交付超过8年,至今仍未实现国产化发动机替代。据此推测,C919在接下来的10年内,也难以大规模商用国产CJ1000发动机。
面对C919客机1200架的庞大订单数量,若不彻底解发动机、航电等核心设备的自主供应问题,那么巨额利润极有可能持续流向欧美航空制造业。
cj1000发动机
因此,提升我国大飞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外国技术的高度依赖,对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可控的大飞机产业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