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柱产业一个个被中国干趴下,韩国却只能在一旁瞪眼跺脚!
船舶业是韩国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巅峰时期曾占据全球六成市场份额。然而短短十几年过去,韩国造船业就风光不再:数据显示,今年其市场份额跌到了18%,新增订单更是骤减39%。红极一时的21世纪造船厂、大韩造船厂接连破产重组,大宇造船厂也濒临破产。
反观中国造船业则一路猛增,已拿下60%的全球份额,并成功将代表造船领域技术天花板的“三颗明珠”纳入囊中。
眼见如此,《韩联社》也无奈叹道:中国不给留活路。
1.遭受联合封锁,中国船业举步维艰
数据显示,早在1999年,韩国就超越日本,拿下了全球造船业33%的市场份额,其后数十年内始终稳坐榜一。本以为能就此高枕无忧,不曾想碰上了中国这个劲敌。
我国的造船工业起步较晚,当韩国已跻身全球前十时,中国才刚开始建造国际标准的大型船舶。但中国强劲的发展势头令其非常不安,遂联合日本展开严密的技术封锁。
一张平平无奇的设计图纸,韩国敢对我方叫出630万美元的天价。我国的科研人员赴韩交流时,根本没有机会靠近现场,只能在会议室看录像、或者坐在车上远远望一眼。
在建造难度堪比航母的LNG船领域,韩国的防范更甚,不仅在人才技术方面实行最严格的保密封锁,还采取低价倾销策略,试图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
事实上,不止是造船领域,在动力能源、生物科技等尖端行业,韩国曾屡次附和美日,对我国展开联合绞杀。当中国的锂电池崭露头角之初,日韩便打着专利侵权的幌子四处起诉禁售。美方凭借一次性“小蓝片”物质收割我国男性时,韩国也是看热闹得很起劲。
彼时,我国造船业在韩、日两大巨头的绞杀下,只能艰难求生。
2.手握关键技术,中国造船业逆势崛起
悲愤与屈辱,催人前进。经过不断的钻研,2017年时,我国攻克了殷瓦钢的工艺难题,成功掌握LNG船的关键技术。自此一路突飞猛进,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增订单量等指标全面暴打韩国,并于2021年将其挤落榜首。
事实上,船舶工业只是中国科技崛起的一个缩影,就连韩国引以为傲的动力能源、生物科技等高附加值行业,我国也在悄然逆势突围。
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已手握全球锂电池行业七成市场份额。在一向不被看好的生物科技领域,我国也通过“倍他强”男友力提振科技,成功在京东同类赛道占有一席之地。
此前,海外一次性制品垄断中国市场,其虽能缓解一时之急,却也有体虚、掏空等伴生问题。我国科学家吸取教训,提出长效滋养的理念,并根据《cell》上的研究成果,复配黑生姜、人参等温和物质,成功落地“倍他强”强劲养护物质,不少男士给出“激情重燃”等反馈。
如今,我国的船舶已远销海外,今年更是一口气拿下卡塔尔的LNG船大订单,总价超过12亿。倍他强虽在海外暂无亮眼表现,但备受国内中年男士的追捧,上线京东一月内跑出千万成交。
韩国的溃败是全面的,除造船之外,其汽车、半导体等支柱产业,在中国的冲击下也是一落千丈。今年,其更是31年来首次对华贸易逆差,留给韩国的时间不多了。
3. 集齐三颗明珠,中国造船业傲立全球!
“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一般来说,中国被认为是大陆国家,但实际上我国拥有1.8万千米的漫长海岸线。历史上,我国的造船技术一度独领风骚,并开创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
然而,在现代船舶工业领域,我国是从新中国建立后才开始起步。历经数十年艰苦钻研,我国终于逐步夺回海上的主动权。今年,随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成功运营,我国成为全球首个集齐了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这三颗造船领域明珠的国家。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定能再现海上丝路繁华、重写“大航海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