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花》开播,刚打开第一集,顿时有点懵,搞不清楚这部剧的故事到底是发生在哪个年代。第一反应就是民国时期的故事,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部剧讲述的是八九十年代的故事。
再往下,看到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黄河路,再看黄河路上人来人往、座无虚席的饭店,心里忍不住冒出一个问题,那个时候的上海真是这个样子吗?
翻看了一下评论,发现很多人都存在这种质疑,甚至很多人给《繁花》打出差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些观众看来,王家卫把上海拍成了香港,实在太夸张了。
在众多的评论声中,也有支持王家卫的,而这些人多数都是上海人。确切的说,他们都是见识过上海黄河路繁华的上海人。
从这些网友的评论能看出来,九十年代的上海黄河路真的很繁华,和剧中呈现出的样子相差无几。
于是带着好奇去网上找了一下九十年代上海的老视频,看了以后才知道,不是王家卫夸张,而是自己偏见了。
不说别的地方,就单说《繁花》中的上海黄河路,早在1993年就被打造成了“黄河路美食街”。1993年,黄河路上就已经有了41家饭店,其中还有8家个体户。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黄河路长只有755米,宽9.1米~15.5米。
当然了,那个时候的上海虽然已经很发达了,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繁花》中的程度,多数的饭店都是很小的。
直到1995年,黄河路开始动迁居民住宅,建高楼。空调、电梯、霓虹灯、带灯的广告招牌全都被搬进了黄河路的饭店里,而像《繁花》中李李开的至真园这种规模的饭店也就诞生了。
那个时候的黄河路就像《繁花》中呈现出来的一样,全是霓虹灯,全是闪亮的招牌。
光是1996年,黄河路的访客就达到了100万次。1999年,黄河路年营业额达到了3881万元。
曾经在黄河路饭店工作过的人说,那个时候的黄河路饭店,每天都要营业到早上六七点钟。
这么一看,大家还觉得《繁花》中对黄河路的设计夸张吗?
再说说《繁花》中出现的那些菜品,什么霸王别姬,什么大王蛇,这些都是九十年代黄河路上真实存在的菜品。就连这些菜的做法和外观都是按照当时黄河路上饭店老板、厨师的描述来制作的,几乎可以说一模一样了。
有意思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繁花》的演员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上海籍演员都在说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他们仿佛又回到了九十年代。只有来自东北的辛芷蕾说,她没想到那个时候的上海会那么繁华。
演员的反应和观众的感受其实都是一模一样的,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上海人都觉得《繁花》拍的好,没见识过黄河路繁华的人只会觉得夸张,不符合那个年代。
真应了那句话,地域上发展的差异真的会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
还有一点大家不要忘了,王家卫是在上海出生的。
虽然在五岁的时候,王家卫就跟着父母去了香港,但后来多年,王家卫还是会经常回到上海,因为他的哥哥和姐姐都在上海。
除此之外,王家卫在上海还有二十几个表哥、表姐,他们和《繁花》中的角色几乎都是同一个年代的人。
王家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也许有些人看《繁花》时会觉得有些场景太过繁华了,那是因为他要还原的是当时人,当时的感受。
至此,你们还会觉得《繁花》夸张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