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难关头,最考验人性。
一年前的这一天,浙江舟山一艘“浙嵊渔05119”渔船遇险沉没,船员生死未卜。3海里外的另一艘“浙岱渔11492”收到救援指令,船长沈华忠没有犹豫,立即命令弃下价值10万元的蟹笼,赶去营救。
救援船到时,16名船员有的趴在漂浮物上,有的游泳近虚脱。16条性命,悉数营救上岸。
沈华忠成了见义勇为的“船老大”。近日,沈华忠获舟山市人民政府给予的二等功。
这让人想起泸定地震时失联的罗永和甘宇。他们或是渔夫,或是水电站职工,在性命攸关的时刻,都做出了让人肃然起敬的选择。
01
失联的渔船
2021年9月26日,沈华忠带着船员出海。3海里外,一艘渔船遇险沉没,16名船员全部落海。
沈华忠接到协助救援指令时,“浙岱渔11492”号渔船正在进行捕蟹作业。如果将所有的蟹笼完全收起,恢复渔船的行动能力再前往营救,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斩断,斩断!”
沈华忠立刻下令停止生产作业、砍断连接绳,向着事发海域全速驶去。价值近10万元的蟹笼,被丢弃在了大海中。
10万元换来16人的生命,相信任何人都会立马做出救人的选择。
可是,如果是100万元、1000万元价值的货物,甚至1亿元呢?如果很可能只换来一两人存活,甚至无人存活,他会犹豫吗?
沈华忠的回答是,“随便哪一条船,有什么事,我们渔民兄弟都会帮助的。”
需要注意的是,沈华忠是在未知结果的情形下做出判断。他面对的是,船员们生死未卜,10万元的蟹笼可能换不回一条人命,他的做法更不可能为人所知。
这句话的分量在于,不管需要抛弃多少财物、救人概率是大是小,一定选择救人。
生命高于一切。
这是渔民间共同遵守的默契。海上波涛汹涌、变化无情。只有紧紧抱团,才能保证每个人有更大的存活机率。
02
失联的水电站职工
沈华忠的故事,让人想起泸定地震中两个为人熟知的名字——罗永和甘宇。
9月5日,地震来临时,泸定县湾东水电站正在宿舍休息的职工罗永,赶紧冲出屋外。
水电站建在高山,地震后山体滑坡,湾东河形成堰塞湖。大坝前水位不断上涨。倘若洪水漫堤,恐危及下游百姓性命。
罗永负责管理大坝闸门。此时,他要么第一时间撤离,不管洪水滔天;要么冒着生命危险,给大坝泄洪。
▲地震前的湾东水电站,左边为泄洪闸 。
大坝有十层楼高,不时有落石飞下来。罗永心一横:
“如果一个人的命可以换几百人的命,我必须去做。”
他爬上大坝坝肩,打开泄洪闸,消除了洪水的隐患。可等到他下来,出路被堵死,他被困在山上,遇见了泸定昌源电力开发有限公司职工甘宇。
房子垮塌,同事被埋。两人在余震中,仍跑回厂房切断电闸。此后两人结伴往外逃生。甘宇不愿拖累罗永,让罗永先走,找人回来救援。罗永在被困75小时后获救,甘宇在整整17天后才获救。
▲村民倪太高(左)在猛虎岗寻到失联17天的甘宇。
危难之中,罗永和甘宇没有丢下自己的职责。因为在他们身后,可能系着更多人的生命。
愿意放弃自我利益,甚至以身涉险,是英雄般的壮举,也是普通渔夫、水电站职工会做出的选择。
这本身已是生命的奇迹。
在野火和洪水面前,蚂蚁会抱成一团,团成黑色的雪球。最外层的蚂蚁,有的被火烧成灰烬,有的被浪冲散,保护里层大部分蚂蚁安全无虞。
沈华忠、罗永和甘宇,诠释的也是这种蚂蚁精神。我们可以将之看作人的本能。在灾害面前,人类始终坚韧、顽强,生生不息,本质也在于此。
他们的名字,应当被人知道。
撰文|柴归
*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