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举双手的男士,慢步走过一辆坦克,缓慢蹲下,将自己的枪械和弹夹放在地上。
这是哈马斯人员缴械投降的画面,在持续的战斗中,越来越多的哈马斯人员选择向以军投降,可人数越多,以色列的心中越慌,一度到铁盟友拜登都在说“以色列正在失去国际支持”。
明明是盼望的结果,美西方和以色列到底在怕些什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劝说以色列停火三天
“战术性停火”有助于确保遭到哈马斯扣押的人员获释。
拜登的劝说,或许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因为在11月24日,以色列同意停火,双方休战四天。
以色列将会停止“所有军事行动”,条件是,哈马斯至少要释放50名的妇女和儿童。
当然,以色列的这份同意,是带着洋洋洒洒的骄傲意味的。
加沙地带的领导人偷袭以色列,未有得手,却是将自己困在了地道,出不去,也与身边的人失去了联系。
一号劲敌折损一半,以色列肯定是高兴的,因为这意味着的,是他们在加沙地带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军事行动进入了新阶段。
可他的对手显然并不这样看。
哈马斯的发言人否认以军在军事上取得了任何优势,并且再次重申巴勒斯坦人将会持续抗击以色列。
面对人数不断增多的哈马斯投降人员,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是直接表示,这是其系统瓦解的标志。
以色列的志得意满,其实背后尽显危机。
因为美西方的态度好像变了。
12月8号联合国安理会投票的时候,15名成员国,赞成票足有13,英国选择放弃,身为常任理事国的美国用一票否决权,让决议最终未能通过。
但到了12月12日的联合国大会,美国虽然依旧投下反对票,拜登却罕见的说出一句“以色列无差别攻击加沙地带的行为,正在失去国际社会的支持。”
美以分歧正在凸显,它甚至提醒以色列不要重蹈美国覆辙,因为9.11事件之后,为表报复,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并且用反恐为理由长期驻留。
长达20年的战争,并未让美国得到明显的好处,反而耗费巨大,只能灰溜溜的撤军。
一面是正在发生的,一面是巴勒斯坦口头上的奋战到底,巴以冲突,究竟是什么情况?
哈马斯的“王牌”
只能说,这哈马斯武装并非纸糊。
国际上对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多见不满,丹尼斯·弗朗西斯身为第78届联合国大会的主席,也是直说“世界正目睹平民遭屠杀,人道主义系统崩溃以及国际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被极度不尊重。”
有美国帮自己担着压力,但在美国已然有所松动的情况下,以色列却不得不做出改变,在12月17日的时候,首次开放了连接加沙地带的口岸,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的物资进入加沙地带。
可就是这样的一环相扣,竟让以色列军队发现了一处哈马斯的大型地道,此处距离埃雷兹口岸不过400米,长度却足足超过了4公里。
庞大的工程量体现在长度,也体现在内部设施。
地道是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里面可以停车,电力、通信、通风和污水处理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它的入口就在一座停车场的地下,绝佳的位置,完全可以逃过无人机和卫星成像的技术勘测。
这一发现,震惊了以色列军队,因为随着战斗转入地下,恐怖的哈马斯地道,足以让死亡人数进一步上升。
以色列一直说要消灭哈马斯,却要不得不提防被哈马斯所“反噬”,这事可是有着前车之鉴的。
越南战争时期,实力雄厚的美国占尽了优势,可因为古芝地道,竟然发生了两级反转,最终让北越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国际“人道主义停火”呼声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以色列不得不再斟酌一下,战争结束,并不只是对哈马斯有利,在美国力不从心的情况下,以色列真的需要冷静一下。
美国官员早先传出消息说以色列军方正在想哈马斯在加沙庞大的地下隧道中灌注海水,可它稍微动一动脑子就可以知道,灌注海水需要时间,心思已经有了苗头的美国,是否能在重压之下帮自己抗住?
在对抗哈马斯武装的斗争中,以色列胜利的概率又真有它所想的那般理想吗?它若继续一意孤行,只会让加沙民众更加团结,得罪了所有渴望和平的人,以色列又真的能够承受这样的后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