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财委全体委员合影
他是我们党任职时间最长的中央常委,担任过副总理、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一系列要职,他的资历更是深厚,几乎从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参加了革命,见证了着我党的发展壮大。他培养出来的儿子官至副国级,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天下之际,经济上重新收拾旧山河的历史重任就这样重新落到了他的肩上。当时国内是国民党留下来的烂摊子,财政经济状况都非常紊乱,在他的领导下,新生政府先后打赢了“银元之战”“棉纱之战”,国内的经济秩序得以稳定。
那么他是哪位领导人呢?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作出了那些突出的贡献呢?
01、兢兢业业,操劳一生
1978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同时,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也恢复重建,在这个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恢复重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自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过层层筛选,最后中央决定由陈云兼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中纪委因为担负的特殊使命,不仅需要干部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还要熟悉党成立以来发生的大事,了解党的历史,而陈云作为伴随党成长的元老,无疑是最为合适的。
因此,这个职务必须由党内资历深厚的人来担任,陈云1925年参加过五卅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陈云被当选为中央委员,三年后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而当时他还只有二十九岁。
到了抗战时期,陈云又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并兼管党务委员会的工作,处理过很多重要案件,比如刘力功事件。刘力功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工作,还公然叫板上级领导,以退党作威胁,领导对他多次沟通无果,将这件事上报给了陈云。
陈云得知后,当即决定开除刘力功的党籍,并特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详细阐明了革命的长期艰苦性和共产党人的职责所在,给全党上下做了警示。
陈云有个座右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他在党中央的工作中总能作出客观正确的选择,也是他长期身居高位的原因之一。
在生活中,陈云也是非常严格,曾给家人规定了“三不准”: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不准翻看、接触只供他阅读的文件、材料;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
02、从商务印书馆的学徒到久经考验的中央领导人
从四岁到十四岁,陈云在舅舅家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在舅舅家附近的评弹书场,陈云常常跟舅舅来这里听书,小小的舞台,却融汇着扶弱锄强的豪情和深谋远虑的智慧。从那些如泣如诉的唱词中,陈云了解了丰富的历史传说,积累了最初的人生感悟。
小学毕业后,在舅舅的支持下陈云得到了一个来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的机会,这时的上海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整个远东都是一个最大、最奇特的都市,这里既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心,同时还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中心。
形形色色的力量和社会政治思潮都在这里喧嚣激荡,这个未经人事的少年面对的是一幅令人目眩的社会万花筒,商务印书馆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出版机构,更是种种社会思潮的汇聚之地。
刚刚进入商务印书馆,陈云就被营业厅数量庞大的书籍震惊了,这里极大地满足了陈云读书的愿望,为了生活和前程,他拼命地工作和学习。
而巧合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就在这座小楼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