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选举,德高望重的朱老总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董必武与宋庆龄分别是第一副委员长与第二副委员长,在副委员长的名单中,最后面的两个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个是李素文,原沈阳市某商店的营业员,是全国劳动模范,另一个是姚连蔚,相比起李素文,人们根本不知道姚连蔚是什么来历,为何能够被提名为副委员长候选人?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姚连蔚的故事。
1935年,姚连蔚出生在陕西长安县的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姚连蔚只上到初中就回家务农,期间还做了几天小贩,饱尝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也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获得了新生,从此当家作主站了起来,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讲,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参军入伍,姚连蔚也是如此,1951年,姚连蔚的愿望终于得到了实现,这一年,16岁的姚连蔚被招入军队,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
1954年,姚连蔚退伍,被分到西安机械厂做车工,这个机械厂是个军工人,设有政治工作人员,姚连蔚就兼任过车间政工员、政工组组长、政治指导员等职务。
姚连蔚的出身与经历具有先天的优势,贫农出身,上过学、务过农、做过小贩,还当过兵,现在又成为工人,这种优势当时叫“根红苗正”,再加上姚连蔚工作期间表现积极,曾获得“生产突击手”、“学习毛著积极分子”等称号。
这些让姚连蔚成为厂领导的重点关注与培养对象,1960年,姚连蔚加入中国共产党,即便如此,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工人竟然成为中央大员。
十年运动开始后,姚连蔚参加了西安机械厂的造反派组织,很快成为厂革委会的副主任,当时西安有两大群众组织,其中一个叫“工联”,姚连蔚就是“工联”的负责人。
当时,全国各地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西安两大群众组织之间也经常上演武斗高潮,由于双方都具有军工背景,使用了坦克和步枪、机枪等武器装备,对此,姚连蔚都是亲临一线,指挥工人冲锋陷阵。
1968年5月,陕西省革委会成立,姚连蔚被召入领导班子,他领导的“工联”占据了上风。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姚连蔚作为陕西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令人没想到的是,姚连蔚竟然选上了候补中央委员,瞬间成了陕西的大人物,回陕后,姚连蔚得到了重用,成为陕西总工会的负责人,不久出任陕西总工会主席,成为正厅级干部。
不止于此,陕西省委重建之后,姚连蔚当选为省委常委,并在1973年的十大上继续当选候补中央委员。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在1975年初的第四届全国人大上,姚连蔚竟然选上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为副国级的领导干部,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李瑞山大呼:“别让姚连蔚从陕西飞了。”
因此,即便姚连蔚成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但仍兼着陕西总工会主席的职务,还有,姚连蔚只是提职不提薪,他的所有关系还在西安机械厂,工资仍然是1959年的每个月58元。
由于姚连蔚是“造反”工人出身,还是“火箭提拔”的干部,“四人帮”被粉碎后,随着路线方针的改变,姚连蔚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
1977年7月1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吴德、纪登奎、陈永贵找到姚连蔚,说:“陕西有人告你的状。如果再让你继续工作,怕群众会有反映,中央不好解释。因为,事情尚未弄清楚。”
就这样,姚连蔚被停职接受审查,与之一起停职接受审查的还有吴桂贤、孙健、庄则栋、孙玉国等一大批人。
1979年2月,已经回到西安的姚连蔚被逮捕,关入了西安北郊的监狱。
经过两年的审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决定对姚连蔚免于起诉,不过,中央却在1984年宣布开除姚连蔚的党籍。
出狱后,姚连蔚不断地转换着职业,比如说家庭管理员、采购员、炊事员、学习辅导员,这些他都做过,后来还自己开了一家中药门诊,姚连蔚对生活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说:“艰难时期已经过去,我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