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美国为维持其霸权,对中国万分警惕,对中国进行了种种无理打压,导致中美关系紧张。
然而,他们却没有料到,这种紧张关系最终居然反噬了自身,导致美国利益受损。
面对自身的危机,美国终于“屈尊”向中国示好,中国也最终给了美国积极的回应。
(耶伦计划访华)
在12月14日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成立50周年庆典上,尝到了甜头的美国财长耶伦表示,她准备再度访华,期望能有更多收获。
然而,在表达访华意愿的同时,耶伦却还在对中国指手画脚,向中国提要求。
中美对抗损害美国利益
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了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享尽了霸权利益好处,自然不愿意放手。
因此,当发现中国在他们没有关注的时刻悄然崛起,成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时,美国上下大为紧张。
美国许多政客都认为中国的崛起会是美国的挑战和威胁,并试图通过遏制和打压中国的发展,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利益。
(美国警惕中国崛起)
为达目的,美国不惜无视国际法和国际秩序,干涉中国的内政,打压中国的发展,挑起中美贸易战和科技战,甚至试图破坏中国与他国之间的互信和合作,制造新的冷战。
然而,令美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种种行为没能打垮中国,反而先令自身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在政治上,美国没能达成孤立中国的目标,反而令自身的国际领导力遭受了质疑,给自己的国际地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经济上,美国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能令中国经济崩溃,反倒是自身的经济先无法承受中美对抗造成了损失了。
(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反伤己身)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和融合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不仅没有达到其所谓的“重建制造业”和“保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反而给美国的企业、消费者和就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被证明由美国企业而不是中企承担了有关成本,美国企业却因为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而在中国降低了竞争力。
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令美国企业被迫放弃了中国市场,却没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步伐,反而激发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动力。
(美国发起贸易战伤及自身)
就这样,美国遏华的种种举措,不但没能如愿令中国崩溃,反而令自身深受其害。
中美合作恢复
当美国自身问题爆发之后,美国终于意识到,原来是美国离不开中国,开始向中国示好,寻求与中国恢复合作。
而中国向来秉承和平发展理念,在收到美国的求和信号之后,向美方强调过中方的红线,在得到了美方不触及中国底线的承诺之后,便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在11月15日,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APEC峰会期间进行了一场会晤,为中美两国重新深化合作奠定了基调。
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次日,两国的商务部长就举行了会晤,商讨两国商贸合作的具体问题,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中美两国商务部长会晤)
这对于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美国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意味着美国能够分享中国的经济回升和扩大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利好。
在尝到了与中国合作的甜头之后,为了美国的债务危机而焦头烂额的美国财长耶伦忍不住想要更多。
为此,在12月14日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成立50周年庆典上,耶伦对外宣布了她的访华计划。
在这次讲话中,耶伦强调了美中关系的重要性,表示美国不会“对华脱钩”,而是要与中国构建“持久沟通渠道”。
(耶伦)
不过,在对中国示好的同时,耶伦却依旧在强调美国的“国家安全”,并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指控中国“国有企业作用过大限制增长,安全机构作用过大阻碍投资”。
显然,美国在面对中国的时候,依旧没有放弃他们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持有敌意和偏见。
这些政客始终认为,中国的制度是“专制”、“不民主”的,中国的价值观是“威胁”、“挑战”的,中国的发展是“扩张”、“侵略”的。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美国一直试图以各种手段向中国施压,干扰中国的内部事务,破坏中国的社会稳定,阻碍中国的发展进步,甚至企图改变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安排。
对于美国的这种无理言论,中国迅速做出了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在12月1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国愿意与美国合作,共同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但与此同时,毛宁也提醒美国,必须做到言行一致,不要口头上要合作,行动上却不放弃对华制裁。
显然,中国不会因为美国的“指点”而放弃自己的经济政策,美国也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
如果美国想合作,那就要好好合作,对中国的政策指手画脚,只会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导致中美合作出现不必要的障碍。
参考资料
耶伦预告明年还将访华,重申美国不希望与中国“脱钩” 北晚在线
美国政府对华加征关税,“代价几乎全部由美企承担” 观察者网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新华社
以中美经贸合作为全球发展注入动力 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