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朱令父亲发声:真相已经很清楚,但我们放下了,那个人在国外
朱令的50岁生日降临,同时也标志着她深陷“铊”中毒的第30年。几天前,她躺在病床上,突然间瞳孔放大,身体僵硬,陷入深度昏迷,高烧不退。年迈的父母心灰意冷,认为朱令或许已经无法等到她的生日,生命或将在悲伤中消逝。
奇迹降临,朱令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三十年来,她经历了无数次类似的危急时刻,每一次都像是在等待一个谜底,一份迟来的正义。她的生命转折点就在等待,等待揭开那个隐藏在岁月深处的真相。
在中毒之前,朱令是清华的杰出学子,那个能在舞台上巧妙弹奏古琴、光彩夺目的女孩。而如今,她只能在病榻上度过时光,智力已经退化到七岁的水平。
对于那个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大白于天下”的真相,朱令是否还能怀抱期望?或许,她正不屈地等待一个答案,渴望着那份迟来的正义,让她的苦难得到解脱。
中毒
1992年,朱令如同姐姐吴今一样,踏上了攀登清华大学之路。姐姐吴今三年前在北大生物系读书时离奇失踪,悬崖边发现时已经停止呼吸,一家四口变成了一家三口,留下一片灰蒙蒙的沉寂。朱令默默立誓,一定要完成姐姐未能完成的大学梦。
朱令的大学生活充实而忙碌,成绩优异,业余爱好丰富多彩。除了认真学业,她还擅长钢琴、古琴和唱歌,甚至加入了校内乐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斩获了艺术表演独奏组二等奖。她还顺利成为北京市二级游泳运动员,成为校园里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
1994年,朱令的生活开始出现异常。从10月份开始,她的身体陆续出现问题,最初是眼睛不适,视力模糊,她以为只是学业繁忙导致的眼睛疲劳。但到11月下旬,她的身体状况恶化,出现中毒症状,上吐下泻。一切都像是食物中毒,她瘦了一圈,但始终未曾正视这突如其来的身体异变。
到了12月初,朱令开始大量脱发,却找不到病因。在家人陪同下,她走进医院,医生却束手无策,未能找出病根。奇迹似乎降临,她的身体状况好转,重新回到学校。这段宁静只是短暂的幻象。
朱令回到学校没几天,双腿剧烈疼痛,时而眩晕,同学们急忙联系她的父母,她再次入院。两次入院都未找到病因,医生束手无策。朱令的父母在无奈中徘徊,看着插满管子的女儿,心急如焚。
危急时刻,朱令的同学贝志诚得知她的病情,迅速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她的病例。消息传开后,不远处的互联网上涌入大量回信,竟然有可能是“铊”中毒。
医生们终于解开了谜团,揭示了朱令身体内隐藏的毒魔——“铊”,这种沉重的金属元素戴上了一层极具毒性的面纱。医生们立刻紧急联系了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手握着从朱令身上采集到的毛发、血液等样本,进行了一系列反复的实验。而实验的结果,却昭示出一段残酷的事实——朱令居然中了铊中毒,而且这已经是第二次中毒了。
消息传达给朱令的父母,简直如晴天霹雳。夫妻俩虽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但面对女儿接二连三的不幸,哪怕再坚韧的心志也承受不住这沉痛的一击。
病因确认后,医生们急速施展救命法宝——普鲁士蓝解药。时机已经晚了半年,而且第二次中毒的剂量巨大,几近致命。解药的服用只能是在朱令生死线上苟延残喘,至于是否能够完全治愈,医生们也只能望而却步。朱令的父母虽然有着沉着冷静的心理准备,但当真正的结果揭晓时,他们还是无法抑制内心的崩溃,泪如泉涌。
后遗症
时光来到同年的八月,朱令终于苏醒。她的身体早已沦陷,智力退化成六七岁,失去了自理能力,眼神里充满了无尽的黑暗。她的命运,如同梦中残影,无声地颓然倒下,一切都在铊的毒牙下化为了无尽的虚无。
朱令的父母眼含泪光,苦苦忍受心头之痛。为了不让女儿看到他们的沉重,他们在朱令面前装作坚强,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里默默抹去眼泪。
朱令,平日里是化学系的学生,实验室的氛围在她身边弥漫。而“铊”这种剧毒物质,恰好就藏匿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医生们的检测结果却让人瞠目结舌,这不像是“误食”,而更像是有人精心谋划的毒害。
在朱令陷入昏迷的日子里,她的父亲迅速报了警,然而结果令人失望。当警察踏进朱令的宿舍时,所有可能的“证物”都神秘失踪,水杯、药瓶等全部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切进一步证明,朱令中毒是有人蓄意投毒的行为。
警方对朱令曾经的朋友,家庭背景复杂的孙某展开调查。孙某不仅接触过“铊”,而且与朱令有过交往,她成为唯一满足所有条件的人。经过多次调查,孙某成为警方的嫌疑对象。
嫌疑犯并非凭空而来,需要足够的证据。在8小时的审讯后,孙某竟被释放,原因是证据不足。孙某声称自己并非凶手,而警方也承认确实缺乏确凿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