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11月,湖南茶陵县姓罗的一户人家门前,突然聚集了不少手持枪械的军警人员。
邻里乡亲们几十年来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纷纷凑过来看热闹。
而通过打听,他们很快就得知了一个无比震惊的消息。
军警人员此行前来,是要逮捕这家的男主人罗克绍,而下达这一命令的,正是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
可是,在命令下达的前一天,罗克绍已经突发恶疾暴病而亡,连丧事都没来得及举办就被下葬。
这可如何是好?
军警人员一时也没了头绪,就在这时,一位老公安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此人死亡的时机未免太巧!
通过暗中调查,他们发现罗克绍并未“真正死亡”,逮捕行动刻不容缓!
那么罗克绍究竟是谁?他曾经做过什么?为何毛主席会下令逮捕他?结局又是如何呢?
反动派头目罗克绍
旧中国时期硝烟四起战争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哀怨声此起彼伏。
为了拯救病入膏肓的中国,许多有志之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们改变人们的封建思想,废除不合理的封建旧志,一步步把国家和百姓拉出深渊。
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又逐渐产生了分歧,形成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阵营。
有的人为了国家大义,主动奉献自己的土地和财产,站在了共产党这边;
也有人为了个人私利,站在了共产党的对立面。
而罗克绍就是后者,一个视共产党为“豺狼虎豹”的人。
因为从小在富贵家庭中长大,他一直都觉得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长大后便成为了一个不学无术、欺凌弱小的纨绔子弟。
那时若有人敢于反抗,罗克绍便会找人“教训”他们。
因为他家大业大,当地人表面上不敢招惹,背地里却对他恨之入骨。
直到1927年,毛主席率领部队到达此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种情况才终于改变。
他带着百姓们打土豪,分土地,建立红色政权,极大地增添了人民对共产党的信任。
可是,这一行为很快就惹恼了罗克绍。
他们家这么多年从农民们手中剥夺来的土地和财产,一夜之间却又被拿了回去,怎么可能服气?
于是,罗克绍联合茶陵以及周边和他一样的地主、土豪,建立了一支反动武装民防的队伍,开始频繁跟共产党作对。
有句话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对于罗克绍来说,只要有人和他一样,愿意仇视毛主席,愿意敌视共产党,那么他就愿意与之合作。
所以,当蒋介石向罗克绍抛出橄榄枝时,他又毫不犹豫地就加入了国民党的阵营。
有了他们的支持,罗克绍对打击共产党一事就更加有底气了。
他带领反动派人士,四处造谣诋毁共产党,试图改变人民心中留下的好印象。
同时,他又命人在共产党队伍可能经过的地方设置障碍,增添看守人员。
只要人一出现,就立马对其进行偷袭和射杀。
当时,共产党不管是在枪支弹药的储备量还是在人数上,都与国民党存在差距。
正因为如此,在做任何事之前,他们都会进行周密的安排,以确保每一位同志的安全。
处于劣势的他们不愿意失去任何一杆枪,更不愿意失去任何一个同胞。
然而,不论有多谨慎,部分革命志士还是牺牲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
而罗克绍的做法,更是让毛主席等领导人痛心疾首。
他们非常清楚,新中国的建立之路任重而道远,流血流汗是常有的事,只有自身变得更加强大,才能不再被别人欺负。
差点断送工农革命军的前途
1927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震惊全国的马日事变,严重打击了中共湖南的党组织和革命力量。
不久之后,蒋介石又命令罗克绍带人清剿共产党人士。
那时我党只能一面顽强抵抗,一面在艰苦的条件下,尽快恢复元气。
几个月后,国民党军还是打了过来。
驻守在这里的工农革命军虽然明白守住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不想轻易放弃。
他们拼尽全力进行反抗,最终,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不得不选择撤离。
这次失败对于工农革命军来说,就像是一场耻辱,他们期待着有人领导他们,在将来的某一天一雪前耻。
但没曾想,时任第一团团长的陈浩在看到国民党强大的势力后,竟然心生退意,想要脱离共产党。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谁有兵力谁就有话语权。
深谙这一道理的陈浩为了自己的利益,瞒着将士们和副团长徐恕商议,决定投靠湘南军阀方鼎英。
他们准备先派人趁着夜色为方鼎英送信,然后带着部队稍作休息后,于第二天一早再向湘南行进。
安排好一切的陈浩等人觉得万无一失,便安心睡下了。
但好巧不巧的是,那封信当晚就被前委委员宛希先给截获了。
看到信中的内容后,宛希先大为震惊,立马派人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身处井冈山的毛主席。
毛主席在接到消息后勃然大怒,他气冲冲地说道:“在这种敌众我寡的关键时刻,少一个兵对我们的影响就很大了。这个陈浩,竟然带着一个部队离开,真是荒唐至极!”
说话间,毛主席的脑袋也在飞速运转,想着补救的方法。
他立即带人前往陈浩所在的茶陵县湖口乡,准备尽快阻止他们的计划,挽救我军力量。
为了节省时间,毛主席等人打算抄小路过去。
但不论小路还是大路,江口村都是必经之地,而它恰恰是罗克绍的故乡。
为了对抗共产党,罗克绍已经派人将这里死死守住。
也就是说,毛主席等人想要过去,要么打过去,要么重新选择路径,绕过江口村。
但这两个方法显然都是不可行的。
他们带的这些人,别说是打过去了,就连打进村子都不容易。
而且就算幸运地打过去了,时间也来不及了,绕路就更不用说。
在这样的重要时刻,毛主席沉着冷静地思考了一番,决定留下大部分人在村口牵制住敌人,自己则带着几人通过水路一起前去阻止陈浩。
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水路上没有遮挡物,一旦被罗克绍的人发现,他们必死无疑。
可毛主席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一定要挽回这支部队。
好在当晚夜色漆黑,罗克绍的人并没有注意到他们。
毛主席带兵紧赶慢赶,终于在即将天亮时抵达,就在这时,他们发现陈浩和部队已经不见了踪影。
猜测人应该还没有走远,毛主席便带着几人加快速度追赶,十几分钟后终于赶上了。
他立刻阻止了部队继续前进,来到陈浩面前厉声质问,或许是自知理亏,陈浩始终不发一语。
这下被蒙在鼓里的将士们明白了真相,纷纷指责陈浩,对他的行为嗤之以鼻。
最终,毛主席挽回了这支部队,而陈浩等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事后回想起这件事,毛主席还是心有余悸。
若那时在罗克绍的地盘多耽误一会儿,共产党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他不敢想象。
除此以外,罗克绍对共产党的伤害,远不止于此。
1928年,工农兵成员在秘密开会的消息遭到泄露,罗克绍得知后立马带人前去暗杀。
最终1名农民自卫队队长和18名苏维埃干部不幸牺牲,实在令人惋惜。
当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愤怒的连饭都吃不下了。
他也试图将罗克绍这颗“毒瘤”根除,但此人的防范工作做得非常严密,再加上有国民党的帮助,一时之间也无从下手。
之后抗日战争爆发,毛主席东奔西跑,在家国安危面前,他也顾不上罗克绍这个“小喽啰”了。
诈死躲避追捕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事情都等着毛主席亲自去处理,他也常常因此废寝忘食。
不过虽然忙碌,他却一直都没忘记罗克绍曾经所做的事。
待到有了空闲,毛主席便下达了建国后的第一个逮捕令,并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湖南省人民政府。
接到电令后,湖南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此事,并火速展开了调查。
而在了解完罗克绍这个人的劣迹之后,他们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按理说,像罗克绍这样恶贯满盈的人,不应该早在江口村解放时就被处决了吗?怎么会让他活到现在?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当初罗克绍看到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便知道国民党已经垮台。
蒋介石自身难保,更不会顾及他们这些小鱼小虾,他想要活命,就必须自己想办法。
于是罗克绍立即解散了手底下的成员,然后又将武器上交。
之后他也不再纠结财产和土地了,将其全部都捐了出来,还故作姿态地住着破茅草房,穿着补丁衣服。
后来,解放军来到了江口村。
因为并不知道罗克绍以前做的事,鉴于他一系列的良好表现,解放军便认为罗克绍是个“弃暗投明”的好人。
不仅安排他到当地的小学教书,还将校长一职安排给了他。
在此之后,罗克绍以为自己安全了,倒也不吵不闹,安分守己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但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当初所做的事,所害的人,终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毛主席发出逮捕令不久后,罗克绍就接到了在乡政府办事的亲戚传来的消息:“毛主席要逮捕你。”
这下,年过七旬的罗克绍慌了。
因为不想被逮捕,也不想接受审判,罗克绍开始苦苦思索躲避逮捕的想法。
思前想后,罗克绍突然灵机一动,如今自己年事已高,死了不就没什么事了?
这是一个极好的办法,就算毛主席查过来,也只能看到一堆黄土。
其实罗克绍还没活够,自然不会真死,只是便联合家人一起,上演一场诈死的戏码罢了。
当天晚上,他就按照计划,假装“突发急症”,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罗家人哭的肝肠寸断,好像他真的死了一样。
而按照当地的规矩,罗克绍死的当天就要下葬,所以,当公安局赶到罗克绍家中时,他已经“入土为安”了。
罗克绍以为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实际上,一位老公安早就发现了不对劲。
虽然老人“暴毙”是常有的事,可罗克绍“死”的时间未免也太巧了,怎么逮捕令刚下来,他就离开人世了呢?
于是,老公安决定联合同事“开棺验尸”,而为了避免引人注意,他们打算到了晚上再行动。
这天晚上,当老公安等人打开棺材盖后,发现里面果然什么都没有。
这下,他们确定了罗克绍还活着,只是躲了起来。
为了找到罗克绍的藏身之地,他们轮流蹲守罗家附近,发现每到饭点,就有人带着篮子,像是装着饭菜,鬼鬼祟祟地溜出门去。
如此反常的行为,其中一定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于是,他们悄悄跟了上去,最终找到了藏在山洞里的罗克绍。
得知自己的藏身之处已经暴露,灰头土脸的他不再顽强抵抗,乖乖递上了双手。
警察也不客气,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手铐,将其铐上,押回了公安局。
之后,罗克绍就被转移到了长沙,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他进行了公审,最终判其死刑,于1951年2月10日执行。
当天,随着一声枪响,罗克绍的罪恶人生就此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