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老夫子说
“教育再这样下去还行吗?”一位学生家长在网上发出了灵魂拷问。
据这位家长表示,自家的孩子目前上高二,就读于本地最好的高中,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
每天早上5点40分就要起床,迅速花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洗漱、上厕所等收拾环节。6点过5分准时花费15分钟的时间吃早餐,随后就要赶去学校参加6点40的早读。
能够6点20左右才从家里出发,这还是建立在家长在学校旁租房陪读,从家到学校仅需要不到10分钟路程的前提下。
从6点40一直上课到11点50,孩子回家吃午饭,下午1点20就又要赶往学校上课,晚饭时间只有40分钟,只能在学校解决。
晚自习上到9点40,回家洗漱之后已经差不多10点半,还要花费1个小时完成作业,真正睡觉已经是十一点半了。周末隔一周才有休息,也只有周六下午加晚上或者周日白天。
看见孩子每天疲惫的脸庞和掉一地的头发,这位家长很难受,心痛地问道:学生辛苦,老师疲惫,家长更惨,教育到底是怎么了?
犹记得我小学时,每天三点半放学,四点半就完成作业到处找同学玩儿;初中时,虽有晚自习但仍能保证周末两天休息;即便是上高中,周六也只有上午半天课,周末还能休息一天半。
结果现在一问,小学生要五点钟才放学了,初中生周六要上课了,高中生每周末只有半天休息,各个年龄段,拼命的时间越来越长,休息的时间越来越短。
有人说,想要成才,就只能用时间不停地堆。说实话,如此高强度的时间安排孩子真的能受得了吗?长期处于疲惫和缺觉的状态,上两天或许还比不了休息好后一天的效果。
况且,时间堆就真的一定出人才吗?现在好的学校其实还是选拔上学的,大家都堆时间,成绩都上去了,其实并没有用,水涨船高,都提升本质上就是都没有提升,很多孩子,纯粹是掉进了无效内卷的坑里。
究其原因,其实是整个社会对孩子的成长太功利了,有几位家长敢拍着胸脯,心无杂念地说:我只需要孩子健康成长就好?
很多家长,一面看着自家孩子累,觉得该给孩子减负;一面看着别人家孩子成绩好,拿起手机给班主任打电话,让他们盯着孩子学习,还花钱四处找人补习,想办法把孩子送进好学校。
家长焦虑,把压力传递给学校,学校一看,家长这么在乎孩子成绩,为了生源,使劲儿压缩孩子休息时间,早自习越来越早,晚自习越来越晚,考试越来越多,学生自然也就越来越累。
如果真觉得孩子太累,不如好好思考,家长自己要先放平心态,做好思想建设:孩子不需要特别优秀,不需要出人头地,健健康康才是最好。
只有家长不焦虑了,学校也不焦虑了,孩子自然也没那么焦虑了,爱学习的孩子可以自觉深入学习知识,相对没那么追求成绩的孩子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大家自然也都不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