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央行的央行”,美联储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但因为美国通胀严峻,经济不断暴雷,导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各国造成了剧烈冲击。
近日,美联储在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这意味着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已经结束,2024年美联储将不可避免的进入降息。
从2022年3月至今,美联储先后加息了11轮,让国际社亏苦不堪言。因为美元依旧是全球第一流通货币,且因为石油美元霸权的存在,美联储的加息、降息都和全球经济息息相关。
当然,美联储选择降息并不是美国经济好转,或者“良心发现”,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加息一直是美国遏制通胀的“法宝”,过去数十年屡试不爽。但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想要控制货币政策合理转向并不容易。一方面,美联储仍面临抗通胀“最后一公里”难题,转向的空间并不大;另一方面,想要保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也需要张弛有度,在紧缩道路上矫枉过正,不利于美国经济复苏。
说到这里,很多人不可避免的想到中国,美联储的举动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经济?
在过去11轮加息中,确实给中国经济带去不小的负面影响,资金外流只是很小一部分,负面影响尤为复杂。如果美国政府想要持续对华施压,那么继续加息将是最好的选择。
但问题在于,美联储也有些撑不住了,美债规模已经超过32万亿美元,按照4.8%的利率计算,美国每年要偿还的利息就高达1.57亿美元。
此外,加息对美国经济也有巨大压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即便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美联储也一定会降息。等到2%的通胀率再降,就太晚了,政策影响到经济也需要一个缓冲期。
从这里就能看出,中美这场“经济对抗战”,美联储率先顶不住压力,不得不对市场“投降”,中国虽然也有损失,但顶住了压力,以胜利赢得大结局。
当然,经济方面的妥协只是短期的举动,美国对华错误的意识形态没有改变,就不会放弃对中国的打压。
这不,美联储选择“投降”后,美国财政部又开始了。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4日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演讲时对中国喊话,呼吁中国改变国家驱动的经济政策,以及要求中国停止“不公平的经济政策”。
并且毫不避讳的强调“美国优先”理念,声称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被优先维护,并会在必要时刻使用经济工具,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和维护人权。
这番表态将美国人的傲慢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致,一边挥舞制裁大棒,一边对中国提要求建议,想要强逼中国顺从美方的要求。当真是美国政客,说一套做一套的“双标”嘴脸,顺手拈来。
对于耶伦的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强调,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但希望希望美方能言行一致,不要一边重申不寻求对华“脱钩”,一边又挥舞制裁“大棒”。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9日当天,美国财政部公布了10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该报告显示,中国10月所持美债7696亿美元,环比9月减持85亿美元。这已经是中国连续7个月抛售美债了,且总持仓连续5个月达到了14年以来的新低,接近最低持有美债水平的7764亿美元。
不论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还是中国做出的实质性举动,都已经已经直指中美关系核心。两国僵持到今天,美国需要承担全部责任,如果美国继续保持单边霸权思维,不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念想,那么中方将会和美国抗争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