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可能大多数人都只记得“加勒万河谷”一战,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冈仁波齐峰上,中印两军在相距不到500米的地方,差一点就开炮对轰。随着印度陆军前参谋长纳拉瓦内的回忆录面世,这段鲜为人知,却惊心动魄的72小时,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

据印度媒体报道,去年推许的印度陆军前参谋长纳拉瓦内,日前在自己的回忆录《命运的四星》中,首次对外公布了中印两军装甲部队,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冈仁波齐峰,爆发近距离对峙,以及差一点就引发大规模战争的细节。

纳拉瓦内在书中写道,从8月29日开始,双方的一线部队就开始不断调动。在他的命令下,一支印军特种部队直扑班公措湖南岸,占据了四个制高点,将解放军的行动尽收眼底。在这种相对劣势的情况下,解放军并没有放弃,反而一步步调整部署,直至将印度一线指挥官逼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按照纳拉瓦内的说法,他当时坐镇后方兵营,通过电话线,不断掌握前线最新动态。从29至30日两天时间里,解放军只做了两件事。第一,机械化分队

从莫尔多向班公措南岸的楚提昌拉地区移动,从正面向印军越界部队施加压力。当时,印军一线指挥官报告称,解放军步兵徒步前进了一段距离后,在距印军前沿大约500到600米的地方,开始挖掘战壕和工事。

由于地势较低,起初,印军认为解放军的行动不会构成威胁,但是逐渐就发现不对劲了。

纳拉瓦内在书中写道:他们对我们没有威胁,但如果他们的兵力增加并试图包抄或包围我们的阵地,我们就必须采取行动。当时的局势十分紧张,已接近爆发点。

第二,印军前方报告,解放军多支装甲小分队开始运动,来回穿梭,不停的变换阵地和位置。此时,印军前线指挥官还算比较淡定,还是一副“优势在我”的傲慢姿态。但是到了31日白天,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印方的预料。

31日白天,解放军的装甲部队开始成建制的出击了,前锋直指印军后方驻地,于是,纳拉瓦内命令驻守塔拉基地的印军T-90坦克部队,立即出发增援热钦山口。此时,他已经意识到,可能要和解放军争夺热钦山口的关隘。

对于这种重大变化,纳拉瓦内立刻拿起电话,与总理莫迪,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等高级官员通电话,一个个征求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并迫切想得到一个明确的指示。然而老奸巨猾的莫迪却表示,此次行动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决定,他告诉纳拉瓦内,可以做任何他认为合适的事情。

纳拉瓦内一听就明白了,如果判断失误,自己将承担与中国开战的所有责任。这句话吓得他瘫坐在椅子上,好半天才缓过神。

此时前方汇报,解放军的装甲部队逼近热钦山口,印军的装甲部队已经进入阵地,并开始将炮口瞄准目标。负责在一线指挥的,是

印度陆军北方军区司令乔希中将,纳拉瓦内告诉他,此时不能开火,再观察一下。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15分,四辆15式轻型坦克,在机械化步兵的伴随下,向印军居高临下的阵地发起了冲击。乔希非常焦急,请求开火射击。但是纳拉瓦内告诉他,在没有得到高层的明确命令前,绝对不能开火。

时间到了晚上9点10分,此时解放军的坦克距离印军只有500米的距离,双方的炮手,已经可以通过光瞄设备看清对方。乔希中将再次打来电话请求射击,表示在这个距离上,绝对能一炮消灭对手,但再次遭到了纳拉瓦内的拒绝。

最终,在晚上10点10分的时候,乔希报告,解放军的坦克再次向前移动。这一次,纳拉瓦内明确下达了不能开火的命令。随后他拨通了中方指挥官的电话,双方约定第二天上午九点半,在热钦山口举行会面。至此,一场几乎引发中印两国战争的边境对峙,算是落下了帷幕。由此也不难看出,印军一线指挥官明显求战心切,而印度高层,却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过幸好纳拉瓦内理智尚存,否则的话,他就要沦为莫迪对外政策的替罪羊和背锅侠,当然也就不会享受舒适惬意的退休时光了。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