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37年9月底,毛主席参加完洛川会议后,返回延安凤凰山下的吴家窑洞。
毛主席是这年1月搬到吴家窑洞居住的,这个窑洞是平地上建起来的坐北朝南的石窑洞,比较宽敞,当时中央领导人特意为毛主席挑选了这个住所,就是希望他能够住的好一点。
图|毛主席与贺子珍在延安
当时,毛主席并不是一个人居住在这里,还有夫人贺子珍。
可毛主席9月底回到吴家窑洞时,并没有看见贺子珍,而是看到了他留在窑洞里的一封信,信里贺子珍写明了自己要离开延安,前往上海治病。
不过,贺子珍在留下这封信的时候,也并没有想到,等到她再见到丈夫毛主席时,已经是20多年以后。
时隔多年以后,毛主席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来,仍然忍不住感慨:
“这位女同志是女中的豪杰,人是很耿直的,就是缺少文化,她不要去苏联,劝也劝不住。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生活是很艰苦的,我们也不知道消息……”
从毛主席的话中不难看出,当他知道贺子珍要离开时,曾极力的挽留她。
当贺子珍提出离开延安赴上海时,毛主席曾对她说了一番肺腑之言:“我这个人不怎么流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泪,一是我听不得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就会掉眼泪。二是跟在我身边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直掉眼泪。三是在贵州的时候,听说你受伤了,要不行了,我掉眼泪了。”
“现在不同以前了,现在我有发言权了,以后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跟我受那么多苦了。”
毛主席一贯性格刚强,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足见诚心。
图|长征后抵达陕北的贺子珍(左)
可贺子珍那时已经决议要离开,对丈夫的这番话竟没能理解,当时中央红军抵达陕北逐渐安顿下来以后,大批进步青年以及记者都涌来参加革命,毛主席那时天天忙于接待这些人,对贺子珍有些忽视,加上后来史沫特莱、吴光伟等人的影响,让贺子珍愈发的感觉,丈夫之所以轻视她,是嫌弃她没有文化。
贺子珍离开时,不少战友都挽留过她,比如一同长征走过来的32名红军女战士钟月林(宋任穷夫人)就劝她,但她并没有听从。坐上飞机以后,贺子珍到了西安,才知道上海当时已经沦陷了,即便如此,贺子珍依然没有选择回到延安,而是自顾自的决定到苏联去。
毛主席在延安接到贺子珍的来信,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他太了解贺子珍的脾气,又担心她的身体,于是做了两个决定:
一方面是同张闻天商量,在第一批赴苏联治疗的名单中填上贺子珍的名字,以免节外生枝,另一方面,发报给西安办事处、兰州办事处、迪化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出面劝说,无论如何让贺子珍回到延安来。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叫来了同贺子珍关系交好的女红军战士彭儒,请她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西安去,想办法劝说贺子珍回来。
彭儒在听毛主席说了实情以后,也感觉情况比较严重,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几个月之前,她和丈夫陈正人还受他们夫妇邀请到凤凰山吴家窑洞做客,怎么关系一下子僵成这样……
从关系上来看,彭儒与贺子珍确实算得上是情同姐妹。
2023年3月26日,在纪念彭儒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李敏谈到彭儒时也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妈妈贺子珍是彭儒的老战友、好朋友。她们曾经在井冈山时期一起战斗工作过,她还是彭儒与陈正人婚姻的介绍人。”
彭儒是老井冈出身。
图|1931年11月,彭儒(前排右一)与贺子珍等合影
彭儒原名彭良凤,1913年3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迎春乡碕石村,父名彭寿,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回到老家,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开明士绅,在这样家庭的教育下,彭儒幼年时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26年,从家乡承启学校毕业后,彭儒考入了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当时,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是当地知名的学府,后来走出了不少革命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其中包括蒋先云、黄静源、黄克诚、张际春、江华、陶铸、毛泽建、伍若兰、曾志,不仅如此,彭儒的三个哥哥当时也考上了这所学校,并在后来投身革命浪潮。
深受影响的彭儒自然也不例外。
1927年4月,彭儒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30年6月,彭儒转为中国共产党。
那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参加革命的学生也受到了国民党当局血腥镇压,特别是马日事变以后,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党组织委派彭儒等一批学生回到家乡开展革命。
彭儒星夜兼程回到老家宜章后,在中共宜章县委的领导下,碕石村成立了党支部,彭儒任交通员、宣传员,当时碕石村党支部中,彭儒的堂兄彭晒任党支部书记,嫂嫂吴仲廉为组织委员,堂兄彭暌为宣传委员。
图|1998年3月,彭儒与萧克参加湘南起义70周年纪念活动(萧克是宜章农军游击队队长)
1928年,彭儒跟随宜章的农民军参加了朱老总、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起义失败后,彭儒随大部队上了井冈山,彭儒一开始任红29团宣传员,因为年龄太小,朱老总、陈毅特批彭儒可以不随军活动,而是留在井冈山湘赣边界特委,担任湘赣边界特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副主任。
红29团是宜章农民军构成,乡土观念极重、组织纪律性也差。1928年5月,湖南省委派代表杜修经上井冈山,要求红四军向湘南发展,得到了以宜章农民军为首的红29团支持,然而这一出击指示严重违背了实情,毛主席再三表示反对,却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1928年7月,湘军两个师进攻井冈山,朱老总、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作战,结果回师途中遭到问题,红29团秩序大乱,郴州一战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部分逃回老家宜章。
也是在这一战中,彭儒的堂哥彭晒、姐姐彭堃英勇牺牲;姐姐彭娟被俘后押解回宜章牺牲。
当时,年仅15岁的彭儒也面临选择,不少宜章老乡都劝她一起回到家乡,但她并未犹豫,而是跟随大部队一起回了井冈山,时隔多年之后,有人问彭儒:
“依你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你完全可以在家过那种安逸舒适的小姐生活,但是,你却在年蔻年华的少女时代就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危险,隨时都可能付出生命的革命道路。”
图解放战争时期彭儒(右)在东北留影
彭儒只回答了一句:
“一个人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我的信念就是要为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这个信念一旦形成,我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回到井冈山以后,彭儒担任了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员,与毛主席、贺子珍有着很深厚的交情,后来彭儒也被誉为是井冈山妇女运动的“三杰”(另外两人分别是曾志、吴仲廉)。
彭儒与毛主席、贺子珍之间还有两段趣事。
彭儒回到井冈山以后,部队战士的情绪日渐低落,不少从旧军队过来战士都在传,毛委员那么大的官,吃得肯定比我们都好,当时这些战士根本就不相信红军宣传的官兵平等一致的主张。
考虑到这个情况,彭儒决定代表大伙到毛委员家里侦察一番。
一次中午吃饭,彭儒特意到毛主席家里,那时毛主席、贺子珍都很喜欢这个年龄不大的妹妹,盛情邀请他落座,贺子珍招呼她一起吃。然而彭儒当时只是拨弄碗筷,并不着急,一直到毛主席在一旁掀开了锅盖,彭儒才把脑袋凑上去看,见毛主席和大伙吃的一样,连饭也不吃高兴的跑开了。
图|贺子珍
一连去了几次,彭儒才确定,毛主席家里和他们普通战士吃的没什么区别,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