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作者 董保存

2001年,因编辑出版《刘瑞龙诗稿》接触到了刘瑞龙前辈的家人和一些与他共事过的老首长老同志。

在原农业部的同志眼中,刘瑞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部长。几乎没见过他和人瞪眼睛发脾气。而且他资格那么老,职务那么高,从来不摆架子,以势压人……他一生艰苦朴素,克已克家,廉洁奉公,两袖清 风。他最反感的事,莫过于请客送礼、吃吃喝喝。不论什么人送礼,他都是一概谢绝。……

“文 革”前,刘瑞龙在华东 局农办工作时,一次去苏州视察,苏州地委的同志托司机送他一盒百合。他知道后发了脾气,对司机说: “怎么拿来的怎么退回去!”司机只好将百合送回了苏州。

刘瑞龙一向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分文不沾,公家 给他配备的专车,家里人是不能使用的。夫人也是农业 部的离休干部,身患严重的肺心病,但每次去看病,都是转乘好几路公共汽车到医院。像这样“不近人情”的 事例的确太多了,以至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里人也 都习惯成自然,都自觉地遵守他为大家立下的规 矩,有了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决不利用他的地位和威信办私事。

全家福

在家人孩子的眼中,刘瑞龙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小时候,碗里的米粒没有吃干净,他就要求他们一定要爱惜农民 千辛万苦种出来的粮食。延淮、延东当年独自在北京上高中,家里每月只给20元钱,其中包括寒暑假回上海的 路费。那时家里人口多,经济负担重,但刘瑞龙总要省下钱接济生活困难的烈士亲属。刘瑞龙还将朱文英烈士的母亲姚老太太接来,生活在一起,孩子们都尊称她“婆婆”。

1961年,刘瑞龙调到华东局农办工作,婆婆也随到上海。刘瑞龙对待婆婆就像儿子对待母亲,下 班回家后,只要有时间总要陪婆婆下一会儿五子棋,让婆婆高兴高兴。

“文革”中,造反派强迫婆婆揭发刘瑞龙的“问 题”,年近九旬的婆婆就装耳聋,说:“你们说什么?我听不见。”

60年代,一位烈士的女儿到上海治病,生活无着落找到了他家。刘瑞龙跟夫人商量,腾出一间房让她住,还为她提供生活费用。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刘瑞龙受到冲击被关押时,她才离开。 刘瑞龙说:“他们的亲人为 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活着的人,就一定要把他 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来看待。想想死去的战友,我们生活 艰苦一点又有什么呢。”

刘瑞龙对孩子很严,却很少大声地训斥孩子。女儿延淮从小爱好十分广泛,画画、跳舞、拉小提琴、练体操,她都十分上心。到了初二,这些爱好却使她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有一天,全家正在吃晚饭,刘瑞龙突然啪的一声把筷子拍在桌上,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他对延淮说:“你现在是一个学生,就应该以学为主。你爱好广泛是一件好事,但每一个人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都应该有不同的重点任务,如果什么爱好都不愿意放弃,就会什么都不能学精。你现在的重点任务就是搞好学习,否则将来你用什么去建设祖国?”

这使延淮猛然警醒,她从此下定决心,刻苦发奋,最终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清华附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她都牢记父亲的教导,在46岁时远渡重洋到美国学习计算机国际联机检索技术。回国时,她也像父亲当年一样,只把一大堆科研技术资料带了回来。

1964年的夏天,刚入党的二女儿刘延东考取了清华大学,从北京回到上海,刘瑞龙不是让因高考已经十分疲惫的她在家里好好休息,而是要她离开喧嚣的城市,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基层——到上海郊区青浦县参加“四清”。刘瑞龙对她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社会的主体。不了解中国的农民,就等于不了解中国的社会。你是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应该到农村去,好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了解农民的生活和思想。你是一个新党员,更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

延东到农村后,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给失学的孩子扫盲……交上了许多农民朋友,加深了对党的农村政策的理解。刘瑞龙写诗告诫她“牢记党决议,实干世所崇……同志多请教,团结四化同。人民有青苦,时刻挂心中……事事靠实干,不搞‘客里空’。”1981年,延东将到北京市朝阳区工作,父 亲又送她一首诗。“工作遇疑难,调研路自通。 实事中求是,遵则耻随风。复杂问题来,静析忌盲从。”……

儿子延申从小就爱读书,后来从事教育工作,更是把买书、读书当成了生命中的第一需要。延申每次回北京探亲,都要和刘瑞龙在一起谈自己学习和读书的心得、体会。刘瑞龙静静地倾听着儿子对某书的理解,时而插上几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抵犊之情像涓涓溪水,在刘瑞龙与儿子的心间流淌。刘瑞龙多次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和书籍捐献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把几千册书籍送给了他的母校一一江苏南通师范和南通农校。虽然刘瑞龙没有把书留给爱书的儿女,但儿女们十分理解刘瑞龙博大、宽深的胸怀。

刘瑞龙既是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的“严父”,又是十分疼爱孩子的“慈父”。

他在《示诸儿》一诗中写道:

“人生有真评,为民服务多。党手正方向,决议勤切摩。人民养育我,甘为孺子牛。祖国抚爱我,奋志壮山河。四化振中华,力争唱凯歌。学习为建设,忘本实可羞。坚持四原则,唾弃瞎自由。勤奋攻学业,寸阴莫磋陀。”

孩子们把父亲当作良师益友,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喜欢向父亲请教。而刘瑞龙每次都是引经据典,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困难的办法。

刘瑞龙的严格要求,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刻苦好学、不怕困难、襟怀坦白、刚正不阿、联系群众的良好习惯。如今四个子女中有的从事党务工作,有高级工程师,有大学教授,每每回忆起父亲的谆谆教诲,他们总是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他们之所以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所成就,都与刘瑞龙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