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推广者专属福利,新客户无门槛领取总价值高达2860元代金券,每种代金券限量500张,先到先得。

南都讯 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12月19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介绍,强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区分定位,主要是强调专业学位类别与行业需求更加精准对接,但并不意味着要窄化研究生知识面,不意味着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同于一种技能型人才培养。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

任友群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实践方面的创新能力,应该能在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因此,只有更宽的知识面才能更好地提升创新能力,所以必须把宽厚的知识基础、多学科、多领域的广阔视野、跨领域协作和创新能力摆在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上,准确理解分类精准与知识宽厚的关系。

“简要讲,这是两个不一样的学位,但是又不能理解成专业学位就是降低要求,不用学那么多,学些操作型的东西就行了,不是这个意思。” 任友群说。

任友群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发展也可以按照这十二个字方针积极推进,不能盲目搞大拆大建。

他介绍,目前,教育部提出的思路是抓好基础学科人才、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两个重点,率先打造人才培养的新范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可以把基础学科主要定位于培养学术学位的博士生,而将硕士作为分流的渠道,强化科教融汇,学科交叉。

卓越工程师培养则重在创新联合培养机制,打破学科化、院系制这种传统的组织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有组织联合培养。这是推进的两个不同的重点。通过上述这两个改革突破,希望引领带动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全链条的改造升级,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实现稳步和全面的推进。

任友群提及,他在大学调研时,有单位反映,如果改变论文评价方式,改变最后毕业的基本要求,原来的很多学术型导师可能并不习惯。“这个论文算不算过、怎样才算过,各个学科专业的具体做法不一样,这可能是以后要面对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眼前要具体抓而且要拿出办法来的。”任友群表示。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