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三月初九的早晨,司南村一村民在试枪的时候不小心枪走火放了一枪,没想这一枪将潜伏已久的日军吓得现了原形。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1945年正月的时候,日军就接连给司南村送信带话,让司南村进供猪肉、粮食和稻草。为了使村子免受蹂躏,司村族老卢豹文就召集村民开会拿出粮食和肉送给日军。
没想到日军却得寸进尺,送出了第二封信,继续索要粮食,司村族人又拿出了粮食和肉送给日军。
紧接着司村又收到了第三封信,信中让司南村民选送“花姑娘”服侍“皇军”。
司南村人终于决定不再屈意求和了,他们总算明白了,如果这样求和下去,那敌人就会有永无止尽的要求和蹂躏。
于是以村族长卢豹文为首的村民们决定挺起脊梁跟敌人决一死战。他们抽出一些粮食拿出去卖掉,换了一些枪支,村里的男女老幼加入行动,做好抵抗的准备。并取得了抗日地下组织和邻村的支持。
他们在村里设立了壮年岗哨,日夜轮岗。三月初九这天早晨,村民卢兆康和8位村民在放哨时,他们正试图研究着手里的老式土枪,想着将来战斗一旦打响好知道怎么用,可是因为卢兆康的操作不当,枪意外走火。把正在睡梦中的村民都吓醒了。
没想到这一枪响后,村口不远处枪声大作。司村岗哨大惊,立即就位,一边往村里退,一边射击。
原来100名日军早已经潜伏在村口很久,正伺机给司南村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被卢兆康这走火的一枪吓得现了原形。日军本想将司南村打个措手不及的计划落败了。
交战初期,日军凭借精良的武器占领了村背岭制高点。两挺机枪分别架在司村与走马两村之间疯狂地向司村射击。村东的碉楼的矮墙顷刻间被打穿了一个脸盆大的洞。就连猪栏也被掀翻了。
但是村民也毫不退缩,为了节省子弹,日军只要一上前他们就打,村民卢锡祥以前在部队当过连长,有神枪手之称,他砰砰砰三枪,三名日军应声倒下。
战斗相持了3个多小时,日军也未能进入司南村,而且按照原先的约定,一旦交战,邻村必须两个小时内赶到,很快邻村的武装也赶来支援,纷纷占领了其它制高点,战斗从当早晨僵持到次日凌晨,日军全部败走。日军也没有想到,区区一个小村庄,竟然如此难攻。
这次之所以能让日军受挫,一个是司南村的地形优势,司南村素有“蜘蛛网”之称,另一个是各村之间能够团结抗日。还有就是那走火的一枪。
战斗胜利的第二天,村民们摆酒宴庆祝,并将三月初九这一天定为“抗战胜利日”。
每年到了这一天,全村人都欢聚一起,杀鸡宰鸭准备酒菜共同庆祝,同时教育青年后代,铭记胜利,不忘前事。
参考资料:
《宾阳县志》
《档案揭密抗战第一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