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三年,要说国内受冲击最大的机场是谁?
那肯定非上海浦东机场莫属。
因为上海浦东机场是除了香港机场以外最为国际化的机场!
2019年,上海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7615万人次,仅次于首都机场,排名全国第二。
但其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为3850万人次,占比超过50%,远远领先第二名首都机场的2756万人次。
同样由于巨大的国际旅客流量,过去的许多年间,上海浦东机场也分享到免税市场的巨大红利,利润连续多年高速增长。
疫情前的2019年,上海机场的业绩是这样的:
收入109.4亿元
净利润52.61亿元
净利率差不多50%。
这样的利润率在全部A股市场,只有吃药喝酒的股票可以与其相提并论。
所以,上海机场也被誉为:
机场茅。
不过,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一场疫情冰封了国际间的交流往来。
加上“五个一”政策的实施,民航国际旅客流量降至冰点。
正常月份,浦东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接近300万人次,到2020年4月爆将至2.6万人次,不及以前的1%。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浦东机场也连续巨亏。
2019年,税前利润66.68亿元
2020年,税前亏损15.16亿元
2021年,税前亏损22.8亿元
2022年,更是亏损27.9亿元。
不过,黎明总是会到来的。
进入2023年,民航迎来了久违的复苏。
作为国内第二大繁忙机场,国际旅客最多的机场,随着国际航线的逐步恢复。
上海浦东机场的国际旅客也迎来了快速复苏。
2023年1月份,国际旅客吞吐量18.03万人次,同比增长163.21%。
2023年11月份,国际旅客吞吐量140.92 万人次,同比增长1423.46% 。
国际旅客吞吐量已恢复到2019年11月的54.8%。
实际上,浦东机场的国内的旅客吞吐量已经超过2019年的水平。
但是含金量最高的是国际航线。
对于上海机场来说,何时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现在还很难说。
即便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免税店消费情况是否能回到往年的水平更难说了。
即便恢复到以前的盈利情况,因为上海机场曾以191.32亿元收购虹桥机场等资产,股本增加了4.2亿股。
此后又定向上海集团增发了1.27亿股。
也就说,上海机场的总股本已从2019年的19.27亿股增至目前的24.88亿股。
如果上海机场的每年收益要恢复到2019年的2.61元。
那么上海机场年度净利润要达到65亿元,比2019年高出15亿元。
如果真的看上海机场未来的投资机会,翼哥认为:
一是从中期看,只是修复机会。
从中期来看,对于上海机场来说,只是修复机会。
未来一两年,对于上海机场特别是浦东机场来说,还是在恢复。
翼哥在2021年的《上海机场,辉煌落幕!》中,就做出如下判断:
就是说至少2-3年,国际旅行才能得到恢复。
即上海机场业绩在2024年以前很难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明年仍然只是业绩恢复、估值恢复时期。
二是从长期看,免税红利难以为继。
实际上,长期以来,上海浦东机场吃的是政策红利,也就是机场免税政策的红利。
同时上海机场又是头部机场,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溢价也是非常正常。
对于未来,恐怕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实际上,到海南的离岛免税、市内的免税店以及跨境电商,还有进口关税持续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机场口岸免税消费的购买力已经发生了变化,浦东机场此前免税红利难以为继。
也就是说,以前购买免税品,一是在国外,二是在机场,但未来可能不是这样的了。
国内航班也能购买到免税品,比如到海南旅游。
更重要的是,国际旅客量、消费能力两大核心指标难以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上海机场在股票市场创造的神话,关键在于他相当于是一个平台经济、一个流量经济。
一是上海机场独占了长三角出境人群的流量,没有人跟它竞争。
二是他的边际收益非常大,因为过去旅客一直在不断增长,而旅客增长几乎不带来任何成本的增加,所以每增加一个旅客,带来的边际贡献非常之大。
三是出境人群属于高端人群,具有高消费能力的群体,几乎没有哪一个平台能像上海机场独享到3600万高消费人群的这样一个流量。
但未来发生变化了。
上海机场并非独一无二的了,中免有了海南这个巨大的蛋糕,那么上海机场的地位和重要性必然削弱。
更重要的是,消费能力被其他各种渠道转移、瓜分,同时上海机场的国际旅客消费需求大幅下降对上海机场免税店租金收入必然形成重创。
实际上,上海机场的股票已经反应出这一点来。
今年以来,股票价格一跌再跌。
已从1月份的最高的63.88亿元跌到32.89,几乎跌了一半。
也许,世上从此再无机场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