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在中国周边的绝对水下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因为中国核潜艇的静音水平已经与美国相当。殊不知以前的中国核潜艇,不仅噪声大,连下潜深度与美俄乃至英法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以攻击型核潜艇为例,美国“海狼”级潜深有610米,俄罗斯“阿库拉”级达650米。弹道导弹核潜艇因为硕大的导弹发射筒对核潜艇的艇形造成了一定破坏,下潜深度不及攻击型核潜艇,如美国“俄亥俄”级下潜深度400米,俄罗斯“北风之神”级450米。但法国的“胜利”级下潜深度却达到了500米,单就弹道导弹核潜艇来说,这已经算是世界最深的了。英国核潜艇的潜深相比美法俄要差一些,其“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1993年服役)和上一代的“特拉法加”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潜深都只有350米,但其新一代的“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潜深已经达到了500米。
那中国呢?上一代的091/092型核潜艇实际下潜深度都只有200多米,即使是第二代的093/094核潜艇,潜深也都只有300多米,也就是说中国核潜艇的下潜深度充其量只相当于英国弹道导弹核潜艇和上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的水平。
美俄法的核潜艇之所以潜深性能出色,主要凭借的是大屈服强度的耐压壳体材料,美国“海狼”级用的HY100高强度钢,屈服强度为820 MPa,“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采用的HY130合金钢虽然在屈服强度上没有提高多少,但可焊性却有了很大改善。
俄罗斯“阿库拉”级没有采用类似HY100/HY130那样的高强度钢,其耐压壳体是大量采用钛合金的AK32材料做成的,钛合金不仅强度大,密度还远小于钢材,其屈服强度为892MPa,密度仅为4.5克/立方厘米,而钢的密度则高达7.85克/立方厘米。但钛合金材料的缺点是加工难度大,价格昂贵,印度仅仅租借一艘“阿库拉”级核潜艇就花费32亿美元就是证明。
法国“胜利”级核潜艇采用的是HLES100高镍钢,屈服强度可达980MPa,这才使作为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胜利”级超过了美俄同类型号,达到了500米的潜深。
至于英国“前卫”级的耐压壳体材料为Q1N钢,这是一种屈服强度550MPa一级调质钢,因此其下潜深度不及美俄法的同类型号。但英国已经以美国HY-100和HY-130钢为原型成功仿制了Q2(N)和Q3(N)钢,其中的Q2(N)钢已经应用于2010年服役的“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使其下潜深度也达到了500米。
我国第一代的091/092型核潜艇用的是屈服强度仅590MPa的921钢,虽然第二代的093/094型核潜艇采用了屈服强度785MPa的980钢,最大潜深比上一代核潜艇增加100米以上,也仅仅达到了300多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好在我国已经成功制造出了屈服强度达2200MPa的超级钢,如果采用这种超级钢来制造核潜艇的耐压壳体,下潜深度将提高到2000米!虽然投入使用的核潜艇耐压壳体用钢不一定能达到2200MPa,但这也反咉出了我国在高强度钢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其技术加持下,新一代潜艇用高强度钢怎么也能达到1000MPa,已经不比美俄英法落后了。
但要造出理想的潜艇耐压壳体,仅仅有屈服强度足够高的钢材是不够的,因为钢材的强度越大,加工性能也就越差,而全球还没有任何一台大型卷板机能够把2200 MPa的钢板卷起来。而我国恰恰在高端卷板机领域存在重大短板,外媒评估094型核潜艇的耐压壳体直径不到10米,而美俄核潜艇的耐压壳体直径都能达到12-13米,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缺乏用来加工高强度钢的大型卷板机,且国外以瑞典的Ursviken为代表的卷板机是对我国实施严格禁运的。
但在2015年,我国就突破了8000吨级数控卷板机的技术,这种超级卷板机甚至可以制造直径达到13.5米,这不仅能让我海军的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龟背”从此彻底消失,8000吨级的卷板机也能用来加工屈服强度更大的钢材。
随着12米耐压壳体的曝光,我国第三代的095/096核潜艇不光排水量会有大的增加,其潜深也很可能远不止500-600米,但一味增大下潜深度也并不可取,1370MPa的耐压壳体理论上则可以支撑潜艇下潜到900米了,再深了无法使用武器意义也不大。
总而言之,在2200MPa超级钢、8000吨级卷板机、无轴泵喷等关键技术均获突破的情况下,我国第三代的095/096型核潜艇不仅在静音水平上不比美国差,且在深潜性能上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潜艇下潜得足够深,就可以利用海底的复杂地形,轻易躲避声呐的探测和鱼雷的攻击。也能躲避美国海底声呐基阵的探测,深入大洋,更好的发挥战略威慑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