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南方,在我老家人眼里,算不得什么靠谱的地方。他们向来认为南方人刁钻、奸滑,诡计多端,总是骗人,不可信。说不好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印象,我想大概是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的缘故。因为不容易听懂南方人说话,认为人家说的是“鸟语”,打起交道来,就觉得心里没底,不放心,难以信任,合作共事充满不确定,总担心一招不慎,非倒霉不可。

这实际上是一种对“陌生世界”的恐惧,甚至是变相承认南方人比自己聪明,承认自己斗不过他们。究其源流,北方人的“恐惧南方”,也与“中央帝国”心态有关。北方人觉得自己离北京很近,靠近权力的中央,是中心地带的“臣民”,有一种心安理得的自满自大。越远的“四方”,就越是蛮荒之地。尤其南方,因语言不通,当然更“蛮夷”些。

一九七几年,我们家所属的那个生产队办“社队企业”,搞起了一家“油石厂”,师傅请的是江苏人。那时我上小学,常听大人们聊天时称师傅是“南蛮子”。我也见过师傅几回,见他们黑黑的,矮矮的,眼窝深陷,说话奇奇怪怪,不知所云,果然有些“蛮子”样。后来我才知道,江苏虽然在我们那里已经算是很南的南方,但比起福建、广东、广西,实在也“南”不到哪里去。

中国幅员辽阔,风俗多样。我们那里鄙视南方,而南方的苏皖人,也有地域歧视,但歧视的方向与我们相反:他们瞧不上北方。皖南人瞧不起皖北人;苏南人也看不上苏北人。昨晚我和一帮安徽人吃徽菜,谈及此事,问如何解释。他们说,或许是皖南、苏南一带相比同一区域的北部,更有文化一些。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权力中心周围的人,瞧不上边缘、边远、边境地带的人。所谓地域歧视,更多地来自权力方位与官家地理,和“东西南北”关系倒不大。

三十多年前我来到深圳安营扎寨,父母其实并不乐意。他们没有到过南方,但坚持认为“南方人心眼多,不实在,说的话咱不懂,挨了骗自己都不知道”。后来我接父母来深圳住过一段时间,他们对南方的印象改变了许多。但还是强调,这里北方人多,老乡多,所以没有那么坏。

即使皇城之中的权力与威严和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天子脚下”的臣民还是觉得自己要比“边边沿子”上的居民更优越。这些年上海、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对中国人生活秩序与观念改变最大的,也与此密切相关:以“政治地理”搞“地域歧视”的毛病,总算改了许多了。

父母早已不再,北方渐行渐远。三十年间,兄弟姐妹的孩子们一个个来到南方,没有一个选择留在故乡。他们在这里结婚生子,太太或老公的原籍,或广东,或江西,或湖北,或东北,逢年过节聚餐时,我有时会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在一个鄙视“南蛮子”的文化里长大,当年谁能想到,多少年后,举家竟是如此彻底地南迁到了最南方。

听哥哥们说,其实我家曾经与南方擦肩而过。1949年,四野南下,一路扩编增员,补充到处匮乏的接管干部。我父亲和六叔曾经闯过东北,这哥俩有那么几天革命热情高涨,想报名参加南下队伍,到南方闯一闯。据说,我爷爷知道后大怒,用各种办法,成功浇灭了堂兄弟的“青春火焰”。不然的话,他们的家,可能就安在了湖北或广西了。我们村一位姓李的青年人,就成功跟上队伍开拔到了湖北。他后来分配到武汉工作,成了进城的南下干部。他是近百年间我们村第一个闯到南方生活的人。而我,则闯到了最南边。

胡洪侠/文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胡洪侠夜书房】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