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追踪俄乌战争的我们曾经报道过俄罗斯高层在8月访问朝鲜后,就一直在推进从朝鲜获得弹药,最终也确实获得了上百万发的朝鲜造大口径榴弹炮弹,最终这些弹药在11月初运达俄罗斯,投入战斗。它们的表现如何呢?是否如预期般发挥作用呢?
答案是否定的!尽管俄军收到了这批大口径的弹药用于打击乌军,但由于在生产标准方面的细节差异,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朝鲜援助的榴弹炮弹已经造成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俄军炮兵更频繁地公开抱怨这些新炮弹,在网上发布的一张D-30牵引榴弹炮的照片显示其发生了严重的炸膛,粗大的炮管已经不翼而飞。尽管照片并没有拍摄日期或地点信息,该社交帖子声称造成这一事故的可能原因是俄罗斯从朝鲜获得火炮弹药导致。
但事实上,即便炸膛真是发生在朝鲜提供的炮弹发射中,也并不能简单归结于朝鲜的炮弹质量有问题——炮管爆炸的典型原因有很多可能:炮弹壁或弹体底部的强度不足、弹丸后部的气体闭塞不足、发射药质量差……每个因素在朝鲜提供的弹药上都有可能。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可能因为炮管磨损过大出现金属疲劳也会造成炸膛事故,而小编个人认为这个可能性反而更多。
但在12月初,西方有媒体报道过朝鲜援俄炮弹的每次射击其飞行轨迹都不一致,落点相当随机……而对朝鲜弹药发射装药的成份随机检查显示,其化学成分和含量均有差异不同,此外还有密封失效、铜带(弹身上的闭气环)脱落等问题。
俄乌战场上的炸膛并不鲜见,早在外国弹药开始流入该国和前线之前就有出现,而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持续的炮战使炮管磨损程度太高,磨损的炮管内部会出现缺陷,导致炮弹在离开炮口之前就起爆。而D-30牵引榴弹炮也是老货——当生产质量并不高的朝鲜炮弹遇到俄军使用过度的火炮,难免就会有事故发生了……。
这变成了一个数量与质量的恶性循环,将严重挑战俄罗斯应用其储备的老旧武器在前线发挥余热的能力,其危害性则是将影响俄军对前线局势的部分控制——也就是说,俄罗斯在依靠朝鲜的弹药支持的同时,解决了弹药短缺问题——但代价是加剧了另一个问题,而这是一个更广泛的系统性问题,即由于多年来俄罗斯在军事领域忽视质量控制和维护保养造成的武器质量不高、寿命短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