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剧进入尾声,即将迎来大结局。大结局前,还有三个悬念未揭晓,邓恢的归宿最意外。
于十三与初月结为伉俪,牵手一生,是在联手抗击北磐的侵略之时。
为替柴明报仇,钱昭与梧帝一同坠入山谷,钱昭撒手人寰,梧帝侥幸生还。
孙朗战死于疆场,元䘵在传递北磐人入侵的消息时,日夜兼程,引发旧疾,累死在马上。
杨盈困于安都皇宫,为宁远舟所救。李同光扶佐三皇子继位,成为安国摄政首辅。
那么,大结局前,还有哪三个悬念未揭晓,邓恢的归宿最意外呢?
梧帝回到梧国之后,梧国的丹阳王、宰相章崧、皇后萧妍将如何对他?他能否重掌朝堂?
而这,关系着宁远舟的命运走向。
在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土木堡,兵败被俘,放归后,其弟朱祁钰已身登大宝,将朱祁镇软禁于南宫。
梧帝会不会是这个结局呢?若此,宁远舟的结局不妙。而这,会不会是宁远舟最终归隐田林的原因之一呢?
第二个悬念是公主杨盈是否如人们期待,最终成为梧国的女帝。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梧国,杨盈的支持者只有六道堂众兄弟。在朝堂上,宁远舟的根基很浅,助杨盈登基力不从心。但是,如果在梧帝回国之后,梧帝与丹阳王、宰相章崧三方争执不下时,杨盈的机会就来了吧?
而这就是“博弈论”中,最终选择折中的原因。三方相争,是“零和”博弈,三败俱伤,没有赢家,而杨盈登基,对三人而言,则损失最小。
不过,很可能杨盈将以礼王的身份登基吧?这也是折中的结果吧?
第三个悬念是任如意之死。
为了李同光,任如意“自投罗网”,为朱衣卫指挥使邓恢拿获,命悬一线。
押解入宫的路上,任如意对邓恢说:“我不希望死在老贼安帝的手上,你给我来个痛快吧!”然后握着邓恢的手,将短刀刺进自己的胸口。
目睹下葬的任如意,李同光悲痛欲绝,泪如雨下。
任如意究竟是诈死还是真已不在人世?
任如意对李同光说,“只有我不在了,你才能从鹫儿蜕变成李同光。”从这个角度讲,任如意此举,是为了解开李同光的心结,应该是诈死。
可是短刀分明已刺入她的胸膛。下葬时,火光中的人正是任如意。这又怎么解释,其中的曲奥又在哪里呢?这是第三个未揭晓的悬念。
那么,为什么说邓恢的归宿最意外呢?
能够配合任如意上演这一出诈死戏的,唯有邓恢。
此前,人们以为任如意单挑朱衣卫总部,是邓恢与任如意上演的一出双簧,结果邓恢矢口否认。
任如意再次被擒,又落入邓恢之手。
而这里面就有一个蹊跷之处。
第一次被擒,邓恢对安帝矢口否认与任如意打配合,是不是并非实话?
此时,任如意既无杀安帝之心,邓恢便不宜暴露。
任如意不杀安帝,是时机尚未成熟。安帝一死,李同光无力掌控局面。任如意第二次被擒,是为了解开李同光的心结。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使邓恢获得安帝的信任吧?
李同光与邓恢联手,才能逐步掌控安国大局,最终实现平稳过渡。
李同光对邓恢说,“你我共同扶持三皇子登基,将来便是幼帝辅政大臣。”这一条线,实是任如意给邓恢牵的。
最终邓恢成为辅政大臣,可以说是任如意送给他的一场泼天的富贵吧?原本,他只是任职三年,便被安帝抛弃的一枚弃子,可见,邓恢的归宿最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