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超过14亿的人口数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夸张地说,对我们而言,人口是一切的基石,因此,有关于人口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在近两年,生育率、老龄化、老年人占比、结婚率等人口话题,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所发表的文章和视频中,这也让我们越发担心人口问题。
不仅如此,就连中国工程院的杰出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领导乔杰都对今年的新生人口持“悲观态度”。
01 | 23年新生人口超乎想象
在今年的一次论坛会上,乔杰指出: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数约为700万~800多万。
这个数据,甚至比一些机构预测的900万还要低。
但不论是700~800万,还是跌破900万,新生人口继续下跌的趋势都不会改变。
之所以这么说,其实看看数据就明白了。
首先来看看过去几年的数据。
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出生率就已经是一条十分“漂亮”的下滑线,从13.57%一直降到2022年的6.77%。
新生儿数量也是一样的情况,1786万,锐减到956万,短短的几年里,下降幅度竟然超过45%。
至于2016年的上涨,也是因为在2016年的1月1日,国内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一年后,一切都打回了原形。
接下来看看今年的新生儿数据。
虽然还没有全国范围的统计,但不少县市都曾发布过今年的出生人口数据。
例如山东德州,根据德州市卫健委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出生人口同比下降12.2%。
德州虽然代表不了全国,但根据部分县市今年的数据,再结合近几年的新生儿数量的实际情况,作出今年新生儿跌破900万或700~800万之间的预测也就不足为奇了。
02 | 影响生育的因素
现如今,政府通过纳税减免和生育津贴来鼓励生育,这是基本的政策,每个城市都有。
不同的是,有的城市还给出了购房补贴,比如郑州高新区,给二孩和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的购房补贴,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
总而言之,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生育补贴好了很多,但可惜的是,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就连结婚率也一降再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三个,时间、钱、思想观念。
国家卫健委等17个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国内调查显示,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是“婴幼儿无人照料”。
对此,我毫不意外。
现在的工作环境并不好,996很常见,甚至还有万恶的007,有些比较特殊的行业,熬夜到凌晨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饭。
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孩子成了负担,很多家庭里,父母中的其中一个可能就要全职带娃。
这样一来,家庭收入减少,压力只增不减。
另外,在生和养的整个过程中,又不得不面临第二个问题,钱。
房贷车贷、教育医疗,这几座大山,哪个都不容易翻过去。育娲人口研究智库曾做过养育成本的报告,在国内,将孩子养育成年,平均费用48.5万。(如下图)
总之,时间和经济的压力是影响生育的主要因素,而思想观念的改变,则是不结婚、不生育的最好“借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发展事业、自己一个人过得也很好、30岁之后再结婚、懒得恋爱懒得结婚、不想走父母的老路、遇不到合适的不想凑合......
以上这些,都是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的理由。
它们的出现,就是因为思想上的转变。年轻人对婚姻有了不同于老一辈人的看法,这才出现了这么多被年轻人共同接受的理由。
总之,现在想要挽回生育,其实并不容易。
大家都知道,通过完善生育政策、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改革等方式就能解决问题。
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上加难,因此,我国的人口问题,怕是会继续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