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近代史的一百多年,一定是最为黑暗的一个时代。
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由于晚清政府的腐朽和民国政府的不作为,让我国沦为了饱受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提起旧社会的政府,没有多人对其存在好感。
而曾经被军阀势力所掌控的北洋政府,更是极其受人厌恶的对象。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就是这个人人讨厌的政府也做过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在100年前,北洋政府曾经随手签署过一份条约,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份条约竟然在此后的100年时间里,给中国的科考事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那么,这份条约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对中国科考事业产生影响的呢?
一战胜利后的“报酬”
虽然在近代史上,我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列强的欺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国都是以“战胜国”的身份出现在谈判会场之上。
1914年7月28日,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了1917年,随着战事的进行,北洋政府同意与英法两国之间达成协定,派遣了30多万中国劳工前往一战前线,帮助协约国集团进行战事的推进,并正式向同盟国宣战。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30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上四处穿插,修地道、建造碉堡、运送战略物资,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为了这最终的胜利,数万劳工牺牲在了前线战场之上,再也无法返回故土。
凭借着他们的贡献,中国也成为了一战的战胜国之一。
然而,本以为作为战胜国,应当享有胜利的果实,拿回自己的土地和权益,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竟然轻视当时国力依然十分弱小的中国,将原本被德国侵占的山东划归到了日本手中。
如此无耻的行径,引来了全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懑,更是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也许是为了平息中国民众的怒火,更是为了虚伪地维护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英法等国还是给了中国一份当时看起来毫无价值的报酬。
那就是邀请北洋政府签订刚刚出炉的《斯瓦尔巴条约》。
看似无用其实价值斐然
所谓的《斯瓦尔巴条约》,就是在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的关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的条约。
1925年,在这份条约敲定5年之后,中国才终于受到了邀请,与苏联一道前去参加条约的签订。
当时接到邀请的时候,北洋政府并没有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毕竟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地理位置距离中国过于遥远,当时北洋政府连自己的领土都守不住,又哪有心思管辖到那么远的地方。
所以在派遣几名代表前去签字之后,就将这份条约给遗忘到了脑后。
可殊不知,这份看似无用的合约,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却变成了“价值斐然的宝贝”。
这个所谓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于北极地区。
在17世纪之后,随着大航海时代的结束,北极地区的诸多岛屿已经被世界各国瓜分完毕,只剩下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还没有国家认领。
后来挪威和俄国派遣了许多人前往该地区进行行政管辖,可由于当时俄国正陷入内战冲突,而挪威国力又太小,不足以独自对其进行掌控,于是更多的欧美列强趁此机会涌入该地区。
久而久之,没有国家能够真正将其占为己有,于是各国就想到了签订一套条约,在这里设立北极地区唯一一个非军事区,签订条约的国家可以自由出入。
而机缘巧合之下,当时还没有涉足北极的中国,也被邀请签订了这份条约。
时隔66年,重新启用权利
由于北洋政府当时对这份条约并没有多重视,所以在签订之后,就将其遗忘在了脑后。
后来,中国格局剧烈变动,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没有人知道我国曾经还签署过这么一份条约。
一直到1991年,我国一个著名的探险家高登义,在前往北极圈进行考察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中国竟然在66年前签署过《斯瓦尔巴条约》。
随即高登义立刻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国家相关部门。
而政府对这个发现也十分重视,立刻就着手派人前去调查此事,在确定了签署条约的事实之后,我国立刻启动了科考队前往北极,实行自己迟到了整整60多年的权利。
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北极科考队多次前往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进行考察,得到了许多难得的研究成果。
后来更是在2004年,成功在该地区建立了北极黄河科考站。
这也促使我国成为了几个能够在北极成功建立科考站进行深入探索的国家之一。
一份并不被人重视的条约,却在多年之后发挥出了巨大的价值,可以说我国的国运降临的时候,是挡也挡不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