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前言

“让少奇同志来延安一次,希望他能参加七大,何时可以动身望相告。”1941年10月,毛主席向时任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发了这样一封电报。

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处境就变得十分困难,身为新四军政委和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实在放不下身上的担子,鉴于一时也找不到好的继任者,中央便同意暂缓行期。

然而新的一年刚到,中央书记处就发文决定对华中局进行人事调整,并再次要求刘少奇返回延安。两次催促,让他也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于是,刘少奇和100多名干部,历经9个月,冲破重重封锁,终于在1943年回到延安。

可是让很多同志没想到的是,长期在“白区”工作,并不算十分显眼的刘少奇,在仅仅3个月后,就被任命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从华中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转眼间成为了仅次于毛主席的党内二号人物,刘少奇为什么能实现如此跨度的飞跃?

决心报国,厚积薄发

刘少奇1898年出生于湖南宁乡一户富农的家中,生活条件在当时算得上十分优渥了,并且他还是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受到了家人更多的关爱。

家庭的富裕,让刘少奇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培养出了他独立向上的性格。从中学毕业后,受到先进思想熏陶的刘少奇,果断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在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刘少奇知道了一个名为苏联的国家,在那里,革命的花朵早已结出了果实,他心中产生了一个冲动:如果能去苏联学习,一定可以收获更多的实践经验!

所以在1920年,年仅22岁的刘少奇决定离开家乡,到上海学习俄语,随后前往苏联。

听说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要去外国,母亲是一百个不情愿,谁不知道当时的时局混乱,被抓捕杀害的人到处都是,儿子这一走,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刘少奇面对母亲的挽留,心中也备受煎熬,但是为了理想,他还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

出门时,刘少奇回过头拥抱母亲,轻柔却又坚定地宽慰道:“我正是为了母亲,为了祖国,才会选择离开母亲和祖国。”

一年后,学习完俄语的刘少奇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途,在组织的帮助下,他顺利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并在学校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留学期间,许多同学面对生活和语言的困难,不由得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只有刘少奇,始终坚持,朋友经常见他一个人在外面顶着寒风念书,只为了不打扰到别人。

从苏联回来后,刘少奇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人运动当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等等,都有刘少奇的身影。

正是因为长期出色的工作,刘少奇在1927年的中共五大上,就已经当选为了中央委员。

能力优秀,缺少舞台

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革命的两个主要方面军,一个在苏区,一个在白区。”苏区就不用过多解释了,“白区”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控制下的区域。

在自己的地盘上工作已经够不容易了,跑到敌人的地盘上经营指导工作,就更是困难重重了,刘少奇正是在白区开辟隐蔽战场的主要负责人。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刘少奇就被派往东北、河北和上海参加地下工作,在国统区,他看到了人民被笼罩在“白色恐怖”下的风声鹤唳,便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

就这样在“白区”呆了三年后,曾经有过留俄经历,会说俄语的刘少奇,又作为代表前往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大会。

大家看到这样的经历可能会问:“承担这么多重要的工作还叫不起眼?”

不起眼,默默无闻不代表就是无所事事,不求上进啊!刘少奇虽然干的都是苦活累活,但是既不在革命中心,也不在冲突的正面,就导致他受到的关注非常的少。

1931年,刘少奇从苏联回国,这时的他其实已经是政治局的候补委员了,但是地位和作用反而更不如之前了,这是为什么?

首先,在三十年代的时候,革命的进程中长时间存在着“左”的势头,而长期领导工人运动的刘少奇,对过度激进造成的危害,认识得十分敏锐与深刻。

所以他经常“不合时宜”地唱“反调”,对一些过于草率的决定表示反对,这就导致他总是会受到批评与不信任,难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到了长征前期,刘少奇又一直被安排去做老本行——工会工作,但是红军队伍基本都在农村,工会就显得有些鸡肋了,因此,刘少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可以施展身手的舞台。

直到遵义会议之后,这个情况才有所改观。

眼光独到,选择正确

1935年,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遵义县城召开了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后来被称为遵义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成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集体,成为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转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刘少奇从长征开始,就认为毛主席的路线才是最可行的,所以他到了遵义会议,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显示出了自己同样高瞻远瞩的一面。

重新回到台前,刘少奇终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用,他的才华和远见也终于又有了用武之地。

同年冬天,刘少奇听从中央安排,化名“胡服”前往了天津,回到了他熟悉的“白区”的工作岗位。

到任后不久,刘少奇就迅速地重建了华北地区的党组织,并且还新成立了山东和河南两个党工委,为后来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少奇再次被外派,承担起了华北和华中根据地的发展重任,在他的坐镇下,不仅让新四军重新恢复了实力,还使摇摇欲坠的华中根据地面积扩大了不少。

这样的工作能力,中央一直都看在眼里,所以在中共七大召开之前,毛主席亲自给他发电,希望他回延安辅助自己的工作。

尾声

鲜为人知的是,刘少奇还是最先反对王明错误路线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王明的指挥确实有问题。

陈云、任弼时等主要领导同志都对刘少奇富有远见的目光所折服,他也因此在党内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所以,在1943年回到延安还没三个月,中央领导机构就进行了调整,刘少奇从这时起,就奠定了自己二号人物的地位。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