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7年,32岁女知青刘琦返城无望,嫁给一位农民。新婚之夜,她对丈夫说:“你对我好,我决定扎根农村。”不料,18年后她狠心抛下3个孩子喝农药,并悔恨地说道:“嫁给他是我这辈子的错。”
那天晚上,刘琦凝视着新房的木梁,回想起10多年前的自己。她是城里的孩子,积极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以为可以实现一些大都市无法触及的梦想。但现实却与她的梦想相去甚远。
1977年的红柳圪旦村,一片繁忙的农忙景象。这是一个偏远的小村,但有个特殊的身影:一个年轻的女知青——刘琦。
她是那个年代,由于政策选择来到乡下“接受再教育”的城市青年之一。她原是大城市的文化女青年,但为了理想,放弃了都市的繁华,投身乡村。
刘琦对农村生活充满了期望,但真正踏入这片土地后,她才发现,这里与她梦想中的农村天壤之别。每天起早贪黑,重复着无休止的劳作,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难以保障。但是刘琦没有轻言放弃,她凭着对未来的坚持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慢慢地融入了这个乡村。
刘琦的才华很快就在村里为人所知。她为村里的孩子们教授知识,为老人编写和教唱当地的民谣。
这时,她遇到了刘三海。
刘三海,一个高大、英俊的乡村青年,他对刘琦一见钟情,总是不时地帮助和关心她。那时的他风度翩翩,对她无微不至,两人在艰难的岁月中互相支撑。刘三海告诉她:“你放心,有我在,你不会受一点委屈。”
但是,对于刘琦来说,她还抱着返城的希望,不敢轻易地投入这段感情。
但命运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一封来自哥哥的信,让刘琦知道了她因家族背景失去返城的可能。
刘三海看到了机会,他说:“琦儿,我会对你好,一辈子都好。”
心灰意冷的刘琦在刘三海的温柔和关心中找到了安慰。他们的关系逐渐加深,终于,刘琦决定嫁给刘三海。
婚后的生活似乎是甜蜜的,但很快,这种甜蜜被打破。刘琦连续生下两个女儿,没有为家里带来一个男丁,这让刘三海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温柔变成了苛责,曾经的关心变成了挑衅。刘琦在丈夫的变脸前,感到了深深的无助和绝望。
尽管如此,刘琦并没有放弃。家庭联产承包制实施后,她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她在当地的小学教书,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家里的经济仍然困难重重。
而刘三海,看着妻子的成功,不但没有为之感到高兴,反而嫉妒心生。他开始频繁地出入赌场,背地里说刘琦的闲话。
刘琦带着女儿在外工作,但刘三海却在家里赌博、喝酒。每当夜晚,刘琦都会疲惫地回家,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遭到他的呵斥和拳打。
刘琦曾试图和他沟通,希望能挽救这个家。她对他说:“三海,我们不可以这样继续下去,为了孩子,为了我们的未来。”
但刘三海只是嗤之以鼻:“你以为你是谁?如果没有我,你会有今天?”他的话刺痛了刘琦的心,但她还是选择了忍耐。
1995年的春节前夕,刘琦忙碌地为家里准备过年的东西,但那天晚上,刘三海再次酒醉回家,看到家里的灯还亮着,他大声咆哮:“你还不睡,是不是在等别的男人?”
刘琦的心都凉了,她默默地承受着他的辱骂和打击。直到那个决定性的晚上,刘三海再次酒醉归家,毫无缘由地打了刘琦。
当他清醒过来,发现家里充斥着农药的味道。他惊慌失措,但已经为时已晚。刘琦的生命在他的眼前流逝,她用微弱的声音告诉他:“嫁给你,是我这辈子的错。”
刘琦的离去,使整个村子震惊。人们都说,她是个好女人,但命运却没有眷顾她。而刘三海,则在内疚和后悔中度过了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