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这两天我在上网的时候刷到一张图片,据说是香港某茶餐厅挂出来的告示,上书“本店五不招待”,每条不招待红字的下面还附有一行黑字注释。

哪五不招待?

一嫌贵不招待,“爱吃吃不吃滚,这条街上又不是没有便宜的店。”

二嫌慢不招待,“想快倒是去快餐店啊,丢。”

三嫌少不招待,“丢!现在的牛肉价格多贵啊,你们知道个锤子啊。”

四赶时间不招待,“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你们赶着去投胎吗?催催催,要不回家去让您老婆下面给你吃好不好啊?”

五啰啰嗦嗦不招待,“您气儿还挺长啊?回家自己煮给自己吃算啦。”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上面所提到的注释,其实是针对原图中黑字注释部分的弱化版翻译,原文全是粤语异体字中最难听的骂人的话,我照直了翻出来可能就过不了审了,这一点广东的同志和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但即便如此,我相信大家应该也还是能够从我的弱化版翻译中感受出来,这家香港茶餐厅的店家的脾气到底是有多暴躁。

这张在国内社媒平台上刷到的图片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乎,我顺着相关线索到网上查了一下,结果还真让我在《文汇报》上给找到了它的出处。图片是真的,据说是摄自一家名叫“好难吃牛肉面”的茶餐厅,不过不是最近才贴出来的。《文汇报》的原文是2017年5月的,换句话说,这张图流传到现在至少已经有6年了。可就算是这样,如今很多香港和内地的朋友在看到这张旧图的时候,也依然还是会忍不住眉梢紧皱,摇头叹息。

根据《文汇报》的报道,早在2017年,许多香港网民就已经对这家“好难吃牛肉面”在招牌上公然辱骂顾客的做法提出过批评。

有人说:“不能鼓吹这些暴力文化或另类宣传,开了店做生意,就不应该唯店独尊。将这样的牌子摆放在公共用地上,这事香港食环署难道就不管管吗?”

有人说:“店家有店家的原则,对此我不反对,他爱怎么挑剔顾客是他的自由。但为什么要爆那么多粗口呢?太粗鄙了!就这些脏话也是够让人讨厌的了。”

有人说:“太多脏话了,把小朋友都给教坏了。”

还有人说:“这件事如果是真的,咁我就祝你早点摺落(粤语中关门大吉的意思)囖!”“好似要同佢乞食咁,啲客都有尊严,有钱你惊冇得食咩?使乜帮趁衬佢啊!”“妖!唔使钱都唔去啊!”

如今一晃眼的工夫,6年说过去就过去了,当初那家将辱客招牌公然展示到街面上的“好难吃牛肉面”是否还在营业?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嫌弃香港服务业态度差、品质低、价格贵而选择用脚投票,排成长龙,越过深圳河,穿过罗湖口岸,北上内地来“叹世界”的香港消费者们,如今是越来越多了。

一碗牛肉面而已嘛,这又不是华为的智能手机或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上哪儿没得吃?香港市民以前也就是碍于潜意识暗示作祟,碍于那点人为强加的所谓心理顾虑,不好意思,或拉不下脸来深圳消费而已,不是说香港的服务业就真比深圳这样的内地城市强多少。2019年之后,随着国安法的空气净化器在香港一开,“霎时间天都光晒”,香港市民终于不用为过去的心理顾虑所束缚,可以放心大胆地过来深圳吃喝玩乐了。

而与港人北上消费大军的日益壮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来越多香港店铺的门可罗雀。即便是在一度贵为香港服务业风水宝地的铜锣湾,现如今的光景也已是大不如前。不久前还有港媒以现在铜锣湾和深圳的人流做对比,特意出了一篇专题文章,其题目就叫《港人踩铜锣湾落后,跟深圳没得比 细数五大弊处赶客:连一块钱都不想在香港花》

文章中所谓之铜锣湾的五大弊处,其实就是:1、交通费用贵到离谱,有香港市民坦言“我已经十几年没去过铜锣湾了”;2、去深圳快过铜锣湾,“从新界、屯门出发,半个小时就到了,比去尖沙咀还快”;3、深圳的服务远远好过铜锣湾,港人能在深圳找回身为消费者的尊严,“大陸日日都進步,香港服務態度又差啲嘢又貴”;4、铜锣湾的店铺单一,缺乏吸引力,“香港好悶啊,冇嘢好食,商場個個都一樣”“銅鑼灣都冇水煮魚食,又冇雞煲,又冇牛蛙”5、消费水平高,服务品质低,整体而言极不划算,“銅鑼灣食嘢貴,想坐低飲杯嘢,又貴又限時”,更有香港市民指出,自己在港消费能免则免,陆港两地通关之后,要花钱也只会在内地花。

话虽如此,但是不是铜锣湾的服务业就没有一点能比得上深圳的呢?那倒未必。对此,有香港网友也出来调侃了,“铜锣湾起码有姜涛(香港男子偶像,号称香港“顶流”)啊,这个深圳总没有了吧?”

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多年前在凤凰卫视上看过的某期《锵锵三人行》。在出这期节目的过程中,我又回想起了那期《锵锵三人行》,于是兴之所至,便顺手在网上找了一下,没想到还真让我给找着了。

主持人窦文涛在节目中问起嘉宾梁文道和许子东:“以后咱们(大陆)这文明执法是不是就提上日程了啊?”许子东回答:“我记得北京之前有家饭店,门外还贴着标语来着,说本店不打骂顾客。”梁文道则说:“我以前坐火车也见过嘛,以前我从深圳上北京的时候坐那个硬座啊,有一节车厢,它也是写着这么一个牌吗,就是它的服务标语,服务承诺它用中文写的,我跟一个老外在一块,叫我翻译给他,把他给吓坏了。为什么?其中一条就是‘本节车厢将做到不打骂乘客’。”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虽说这个回旋镖已经扔出去整整15年了,但是该砸回来的时候,它也照样会砸回来。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过《锵锵三人行》了,也不知道这节目现在还有没有在播。如果有的话,我倒是很想听听节目主持人和嘉宾对于如今港深两地服务业此消彼长的看法,听听他们对于香港牛肉面馆辱骂消费者这件事情的看法,再听听他们对于香港市民用脚投票、宣称“一块钱都不想让香港挣,要花也是留到内地花”这一说法的见解。

说来有趣的是,在出这期节目的过程中,我还在网上搜索到了一篇题为《别为难北京南站了,“不打骂顾客”曾经就是北京最好的服务》的公众号文章,文章的发布时间是2018年8月。这篇文章里头提到的几个信息点,也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大导演胡金铨曾回忆,民国时北京琉璃厂最出名的纸店是荣宝斋,店里伙计极为客气,哪怕你在店里呆俩小时不买东西,伙计还是笑脸相送。如果是熟客,伙计还会奉茶敬烟。文革后,胡金铨回北京探亲,重访早已公私合营的荣宝斋。才逛了一阵子,售货员看他不像买东西的,就开始摆脸色。”

“民国时的北京服务业,即便不是中国最好的,肯定也是数得着的,配得上京城的名头。即使放浪不羁如古龙,提起这个也不会怠慢。现在倒好,港澳台一直是服务业典范,以广深为核心的珠三角则是内地服务业标杆,江浙的口碑也很不错。至于北京,则被归入‘服务差的北方’,专供吐槽之用。”

“真正让北京餐饮业乃至服务业跌至谷底的,应该是六十年代。有人回忆,当时的热情服务就是修正主义,所以‘服务员变成了饭店里的交警,指挥顾客端菜取饭、送盘刷碗’。‘巅峰’时期,北京甚至有饭馆贴出了‘谁不肯端饭菜,谁就是狗崽子’的标语。八十年代初期,不少城市都对服务业提出了标准,但要求之低,现在看来实在搞笑,比如要求服务员不能打骂顾客,可见当时的服务业已经糟糕到何等地步。”

瞧,又是一篇调侃以前的北京服务业“不准打骂顾客”的文章。其实不光是这样的自媒体公众号,我后来还在咱们的主流媒体上找到了其他评价陆港两地服务业的文章,说的就是深圳和香港的事。这篇题为《对比香港,深圳还差什么?》的文章是澎湃在2019年9月发表的,里头列举了深圳不如香港的十大因素,包括:

1、香港人均GDP比深圳的更高;


2、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圳无法撼动;


3、虽然都是文化沙漠,但香港明显比深圳有文化多了;


4、法治是香港的核心,也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城市精神。“它就像空气一样,虽然看不见,但却在每一分钟里发挥着作用”。大家注意啊,这篇文章是澎湃在2019年9月发表的;


5、香港拥有相较深圳更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


6、香港是深圳人无法拒绝的购物天堂。“香港的店铺加起来,比维多利亚湾的鱼还多”;

7、香港的医疗资源比深圳更丰富。“在香港打疫苗,在广州看大病”是深圳人无奈的共识;


8、香港的月收入中位数是深圳的3倍;


9、富豪们普遍更青睐香港的豪宅。“深圳的城市价值尚不足支撑起超级豪宅的综合价值”;


10、香港的国际化地位是深圳无法取代的。“香港的价值,不是GDP来衡量的。深圳现在无法取代香港,日后也不会取代香港”。


一个是《锵锵三人行》的谈话节目,一个微信公众号上的自媒体文章,一个是澎湃“政务”板块上对于不同中国城市的分析见解。一个是2008年的,一个是2018年的,一个是2019年的。当我站在2023年12月这个时间节点上,往前去翻阅这些离我们其实并不算太遥远的历史剪影时,我的心中充满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对于所有这些从昨天的四面八方朝我扔回来的回旋镖,此刻的我只想对它们说:“你们说的都对,但是深圳是由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所划定的首批重点改革示范区之一。这里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被称作‘改革开放’的跨时代政策框架内。在这个框架里,被党选中的开拓者们将被授予‘时代先锋’的伟力,导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在深圳,你将扮演一位名叫‘北上客’的神秘角色,在罗湖、南山和宝安等区域的著名商圈里流连忘返,邂逅各行各业、神通广大的内地同志,和他们一起逛到腿酸、买到手软、看到眼花、吃到肚痛,——同时,逐步发掘‘一国两制’的真相。”

又或者,换一种更为凝练的说法:“你们说的这些都对,但是这和一块钱都不想在香港花,只想在深圳买买买的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过头来想想,当初北京的国营饭馆也好,现在香港的私家商铺也罢,它们之所以敢于打骂顾客,其根本原因和什么社会制度还有地域背景都没有关系,说白了还是卖方市场导致的。卖方说了算的市场,店大店小都敢欺客,毕竟打走骂走了你一个,其他人照样只能来我们家消费。

在服务业这块,以前大陆的卖方市场是国企垄断造就的,而现在香港的卖方市场,则是大陆对香港的无度纵容和单向让利惯出来的。如今大陆的卖方市场早已随着国营企业在服务业内的角色转换而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了,而随着港人对于北上深圳消费的热情的愈发高涨,香港服务业的卖方市场距离“摺落”的那一天,还会远吗?

不知不觉间,改革开放已经过去45个年头了,香港回归祖国也有26年。二十六年(深圳)河南,二十年河北。在给香港的资本主义当了人家四十五年的学生之后,深圳的社会主义终于熬成了人家的先生。

还是老话说得好,莫欺少年穷啊同志们。

小马在《英雄本色》里头的那句名台词是怎么说的来着?我觉得稍微改改,拿来作为本期内容的结尾也是挺合适的:我等了四十五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人家——

“今时今日,咁嘅服务态度唔够嘅,点先啱?睇下深圳啦。”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