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航发官微发布的消息,12月8日,首批量产涡轴16发动机终于交付了,这都多少年了,终成正果啊!看来联合研制就是费时间,涡轴10都列装好几年了。涡轴16是中航工业与法国赛峰集团联合研制的一款功率1300KW级的涡轴发动机,法方编号是阿蒂丹3C。双方是在2008年签定协议的,2013年首次台架试车成功,2019年10月获得型号合格证,2021年3月获得生产许可证,至2023年交付,涡轴16用时15年。
涡轴16的起飞功率不低于1240KW,连续功率1100KW,由此可见,其功率介于957KW的涡轴9与1600KW的涡轴10之间,填补了我国在这一功率区间的空白。涡轴16重量不超过223.5kg,功重比约5.5,稍高于涡轴9。涡轴16的一大特点是耗油率低,起飞状态耗油率低于0.287kg/(kW·h),最大连续功率状态下也不大于0.294kg/(kW·h),这在世界同功率级别的发动机中油耗是非常低的。值得一提的是涡轴16的实用升限达到6000米,注意不是最大升限,而是实用升限,这使其比较适合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飞行。
涡轴16研制的初衷是用来替换直15的PT6C涡轴发动机的,直15又被称为AC352,是中法联合研制的一种民用直升机,本来直15与武直10一样,是准备用加拿大的PT6C涡轴发动机的,尽管直15只是一种民航直升机,并非军用飞机,还是中法联合研制,还是遭到了加拿大的断供,看来,加拿大断供PT6C同时影响到了中国两大直升机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只好选择与法国合作,联合研制涡轴16作为直15的发动机。为了防止美国故伎重施,对法国施压,根据中法签订的协议,双方在该项目上各自投入50%,并将共享知识产权,美国管得再宽也管不着中国用自己研制的发动机吧!
涡轴16主要用直15,直15作为一种7吨级双发直升机,将广泛应用于搜索救援、海上作业、人员运输、医疗救护、商务包机等多个领域。并有很大概率取代“黑鹰”直升机在青藏高原发挥作用。
但大家还非常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涡轴16能否军用,比如用来对武直10的动力系统升级,但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在中法联合研制涡轴16的过程中,是双方各自投入50%的资金,不是各享50%的知识产权,虽然在研制过程中双方遵循工作份额对等的原则,但承担核心部件的研制的显然是法国,也就是说,涡轴16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法国手中。这就意味着,如果中方要将涡轴16装备于军用飞机,要得到法方的认可才行。
但不巧的是,涡轴16还特别适合替换武直10的涡轴9C。在发动机被加拿大断供后,武直10只好将就着用上了还不太成熟的涡轴9发动机,但其基本型的功率仅957KW,可靠性还不怎么样。所幸涡轴9的最新改进型功率已经增加到了1200KW,且已批量装备改进版的武直10。但涡轴9的改进潜力已经不大,尤其是功率很难再有太大的提高空间,难以满足武直10未来的发展需要。而涡轴16的起步功率就达1250KW,未来改进之后超过1500KW也不是没有可能。考虑到AH1Z的T700-GE-401C发动机的功率也不过1300KW,这意味着,如果装备涡轴16,武直10就可以从6吨级中型武直成长为8吨级甚至9吨级的重型武直。
不仅如此,因为涡轴16是按照民航标准研制的,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很高,要知道涡轴16可是在2015年同时取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和欧洲航空安全管理局的型号适航合格证的。涡轴16具备连续、2min和30s三种单发应急工作状态能力,且单发应急工作状态相对于起飞状态的功率提升明显高于其它涡轴发动机,可在单发工作时提供更多的功率。这就意味着,采用涡轴16发动机后,武直10在单发停车状态下的安全性有了很大提高。且涡轴16翻修间隔期设计值为5000h,代表了目前涡轴发动机的最高水平,再加上比较低的油耗,也都有助于提高武直10的出动率和航程。
但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涡轴10的研制,涡轴16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中方基本上都已攻克,足以解决核心部件的制造问题,这样一来与法国讨价还价的余地就大了,至少不会像PT6C那样遭到断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