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在发文中指出,我们国家CPI已经罕见地呈现负增长,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通货紧缩的灾难性影响。其实,我对中国通胀的研究结论是,中国CPI低于2%就有通货紧缩的特征,对就业和经济增长不利,现在已经是连续几个月低于1%,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不但是经济学定义的经典通货紧缩,而且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第一次面对真正的通货紧缩,其严峻性不容忽视,千万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通货紧缩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向循环,就算剔除猪肉等食品价格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产品目前也是面临着普遍供给过剩和总需求不足,而且从国内外形势看,这种普遍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是长期的严峻挑战。战胜通货紧缩,扭转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的局面,对中国来说恐怕是个艰巨的长期任务。
作为中国经济研究者,我必须承认,我们正在面临通货紧缩的现实问题。虽然CPI的下降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对于整体经济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需求的减弱和经济增长的放缓。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现实,而不是忽视或否认。
我们必须明白,通货紧缩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供需关系、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多个方面。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应对这个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等手段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措施来鼓励投资和消费。
其次,我们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效率和质量。这包括鼓励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努力。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才能改善供需关系,缓解通货紧缩的压力。
最后,我们也需要引导公众正确看待通货紧缩。我们需要让人们明白,通货紧缩并不是一个可怕的灾难,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鼓励人们保持理性消费、积极投资、稳定就业等方面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应对通货紧缩带来的挑战。
总之,通货紧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和最严峻的经济挑战之一。我们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我们需要正视这个问题,采取综合措施来应对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