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身边刚买燃油车的车主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买新能源车?
今年12月,电动化渗透率预计要达到40%,这意味着每销售100辆汽车,其中有40辆是新能源车,而燃油车的数量则下降到60辆。
但并不代表没人买燃油车,事实上,购买燃油车的人群仍然占主导地位。
整个汽车市场其实是分层的,北方地区绝大多数人仍然购买燃油汽车,一二线城市电动汽车的普及率确实比较高。
很多人不买电动车的原因其实都是一个:不信任。
主要是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的不信任,这些用户认为,电动化产品不具备汽车的资格。
最大的担忧其实是电池,一块电池的成本会占到整车的30%以上,后续更换的成本甚至可以等于整车的残值。
以市场上拥有大量用户的Model3为例,目前首批车的残值约为14万,但更换电池组的费用为12万,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成本就很难让人接受。
更多的人不选择电动汽车,主要原因是后期不稳定因素太多。
这群人非常理性,始终坚持自己的消费原则,他们明明白白的算的很清楚,一个买车的成本,一个用车的成本。
目前一辆4.9米尺寸的中型燃油车售价在15万左右,比如蒙迪欧、君威等老款车的价格已经很低了,但同尺寸的电动车成本却是18万左右,买车的成本至少高出15%。
电动车虽然省钱,但后续的维护风险和保险费用却比燃油车高,如果买插电混动车型,百公里5L的油耗不见得比燃油车少多少,如果你高速行驶比较多的话,燃油车其实更省钱。
EA888动力总成目前调整得非常好,高速巡航时的油耗与混动相当,体验也不错。
也就是说,电动汽车要真正走进用户心中,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周期,企业首先要完善三电制度,真正保障用户权益。
一是真正完善保修条款,别再玩文字把戏,坏了就坏了,全力辅助客户维修。另外就是尽量保证电池系统的稳定性,泡水、馈电和剐蹭的稳定性必须很高。
只有这样的提成才能逐渐改善客户对电动车的传统观念,放下对电动车的戒备心理。
诚然,电动汽车具有加速更快、更平稳、更安静的特点,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前提,只有把这些事情做好了,才会有更多的支持。
首先是汽车,其次是电动汽车,否则的话,如果真想在市场上生存下来,压力还是很大的。
如今许多人被迫选择电动汽车,免购置税让人们感觉占便宜,不限号增加了便利性,但如果取消燃油车这两项特殊政策呢?
如果是你,你会买一辆交购置税、限行的电动车吗?我想这群人会少很多,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是基于价值不平等,但即便如此燃油汽车仍然占有60%。
此外,长期被忽视的就是二手车市场,电动汽车要想在二手车市场生存,就只能降低价格,电动汽车的残值下降速度比燃油汽车快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