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声明:本文为真实案件,旨在弘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
最近,电影《涉过愤怒的海》热映,而其背后真实案件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电影讲述了一位少女在异国他乡身中17刀离奇死亡,而她的父亲老金是一位终日在海上打渔的普通农民,在得知自己女儿失踪后,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寻女,却发现女儿被男友李苗苗谋杀。愤怒的老金从此踏上寻仇之路,而李苗苗却因有上层父母的庇护得以躲藏,这样,双方博弈就此展开......
都说艺术来源于现实,可事实上,现实可能比艺术更加可怕。
这部电影的原型是发生在2014年的邵童案,受害者邵童和凶手李向南都是中国人,但案件发生的地点却在美国爱荷华市。
1994年,邵童出生在东北辽宁的大连市,父亲邵某是一名公务员,母亲杨某则是一名家庭主妇,全职照顾邵童的生活和学习。
邵童从小家境优渥,加上又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都全心全意的培养她。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邵童,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还喜欢唱歌跳舞,性格也落落大方。
但邵童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个音乐家,而是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在高中的时候,她就下定决心开拓自己眼界,毕业后到国外去深造。
所以,在2011年上半年,她为了补习英语考托福,就报了北京的英语补习班。那几年新东方等出国英语培训学校很火,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都会去北京补习。
就在北京补习英语期间,她认识了同样在为出国做准备的李向南,也就是本案的凶手。
李向南比邵童大三岁,是温州人,当时正在上海剑桥大学读大二。在当年,能上得起剑桥大学的人,家境必然也不错。李向南的母亲是自己做生意的,父亲是一位人民警察。
李向南虽比邵童大三岁,性格却比邵童内向很多,整个人不爱说话,也不爱交际。一般越内向的孩子,心里对外向开朗就越执着越渴望。
可能是邵童开朗落落大方的性格像一束光一样照亮了李向南的内心,让李向南对邵童一见钟情无法自拔。李向南开始刻意接近邵童,从做朋友开始,到直接挑明了追求邵童,时间不超过半个月。
但李向南并不是邵童喜欢的类型,邵童只想做朋友,并不想进一步发展。培训班的日子过的很快,虽然李向南每天像舔狗一样热烈的追求邵童,最终还是没有结果。
培训班结束后,邵童回到了大连,李向南回到了上海。此时李向南并没有放弃,而是和邵童一直保持联系。就这样持续了2、3个月,事情有了转机。
2011年国庆,李向南学校放假,又因为非常思念邵童,就从上海飞到了大连去看她,想给邵童一个惊喜。可能是李向南锲而不舍的追求感动了邵童,在这次猛烈的攻势下,邵童竟然也动心了。
此次李向南来见邵童,也见了邵童的妈妈。杨某事后回忆说,第一次见到李向南,就觉得这个男生特别内向,个子也不高,和邵童的性格差异太大,感觉不太合适。但当时邵童既然喜欢,杨某也没多说什么,毕竟女儿也长大了。
邵童当时正处在申请美国高校的关键时期,所以没有立刻答应和李向南在一起,而是约定两人在美国见面。谁知仅仅是这一句话,李向南仿佛找到了人生目标,每天开始打鸡血一样念书。半年过后,他就收到了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邵童也申请到了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化学工程专业。
李向南喜出望外,经过近一年的长跑,两人终于能在一起了。却没想到,两人到了美国,由于二人学校距离太远,相差将近1000多公里,和在国内异地恋没什么差别。
这个困难并没有难倒李向南,他向学院申请了转学,转到了距离邵童学校仅百里的爱荷华大学,这样,只需要开车两个小时,两人就能呆在一起了。
就这样,李向南每天都去找邵童。最初的相处总是甜蜜的,两个人经常约会吃饭看电影,互相了解对方的喜好,毕竟追了邵童一年多,李向南第一次有机会这么长时间近距离地和邵童在一起。可时间一久,或多或少,矛盾就会渐渐浮现。
邵童性格外向,又很有探索欲,为了体验和国内完全不同的生活,她经常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加上邵童多才多艺,钢琴、跳舞、魔方什么都会,很受同学的欢迎,还有不少男生喜欢她。
这让李向南很有危机感,李向南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又有点自卑。他非常讨厌邵童和同学相处。每次邵童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他就直接在外面等。后来甚至不许邵童和男生说话。
由于自己没有朋友,邵童又不顾他的想法依然我行我素,李向南日日夜夜被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折磨,执念也越来越深。
邵童感到非常窒息,虽说是交往,但是她也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但李向南却越来越偏执,甚至在2013年的夏天,不顾邵童的反对,直接搬进了邵童的宿舍。
一个男生,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直接搬进了女生宿舍,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从这件事当中也能看出李向南对邵童畸形的控制欲。
邵童的室友对此非常生气,但李向南搬进来之后也不搭理室友们,每天像回到自己家一样,从来不打扫房间卫生,也不交水电费,有人和他说话,他也当没听见一样。
室友和李向南沟通无果,只得把责任推给邵童,邵童没办法,只能让李向南在宿舍规规矩矩的,有课的时候两人在学校宿舍住,周末就去旁边的旅馆住。
李向南之所以做出这种奇葩的事,邵童心里都明白,无非就是要时时刻刻盯住自己,不让自己和除了他以外的任何人交流。但李向南的感情太过偏执,不仅给邵童带来很多麻烦,也给邵童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后来被采访时,家里的亲戚回忆说:“童童出了国一年,性格就变了许多。往常一打电话,说起来就停不下来。后来很多次打电话,经常兴高采烈的说到一半,突然就沉默了。再问起来,就怎么都不说了。”
很多朋友也劝过邵童,李向南懦弱又自卑,他做事冲动起来又不顾后果,心理又病态。你们俩差异这么大,干嘛和他在一起?
而邵童在对朋友的回复中却直接否定与李向南的关系,说:“我和李向南只是认识比较久,比较亲密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情侣关系。我最喜欢的是曾经高中的一个同学。高中的时候和他约定要考同一所大学,但是他考上了,我却落选了。后来两个人都有了新的生活,联系也渐渐少了起来。就这样自己才想要出国,也是因为出国要补习英语,在补习班里遇到了李向南。”
从邵童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邵童并没有很喜欢李向南,两人根本没有对未来共同的规划。
据邵童的同学说,两个人平常在一起,看起来很亲密,其实更多的还是李向南可以营造出来的假象。每次邵童一在脸书中发布一些动态,李向南都会第一时间点赞评论,而邵童一条都没有回复过。
就这样,李向南越热情,邵童就想躲远,邵童越冷淡,李向南则更加热情。在这种病态的循环中,终于有一天李向南受不了了。
“你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