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本土化发展,比如各地的寺庙等数不胜数,也因此,堪称中国五大宗教中最具有影响力的。
当然,最能感受到佛教的浓浓的信仰氛围的,就是西藏地区。
更让人惊奇的是,位于佛教僧人之首的两个称谓,却一直活跃在政坛之上。他们分别是达赖与班禅。
这种奇特的社会地位,是国内任何一处的佛教信仰都无法比拟的。
也因此,令人不禁好奇,达赖与班禅的地位究竟孰高孰低?又因何而来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佛教传入西藏的历史!
同根不同枝
要知道,至今为外人知道的“大唐盛世”,其影响力可见一斑,而其中最至关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融会贯通,尤其是佛教,先是被称为“国教”,得到广泛传播后出现分支,如净土宗、禅宗等。
与此同时,也就是西藏的松赞干布时期,汉传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并在结合当地的密宗、苯教及印度佛教等思想后,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为减少边境冲突,将文成公主嫁入西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藏传佛教的建立与发展。
时至今日,藏传佛教已经形成四大主要派别,分别是格鲁派(俗称黄教)、宁玛派(俗称红教)、噶举派(俗称白教)、萨迦派(俗称花教)。
而达赖与班禅,正是出自格鲁派。
简单来说,佛教是一个大类别,而两者则是一分再分后的两大类别。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师出同门”,也就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
这个人被称为15世纪时期藏传佛教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通俗点来说,达赖和班禅之所以在西藏拥有非比寻常的地位,都是因为他们是宗喀巴的弟子。也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宗喀巴的弟子,都会被西藏的佛教信徒们另眼相待。
宗喀巴能在生前生后依旧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也是因为他确实值得。
宗喀巴原名罗桑扎贝巴,出生于元朝时期的安多宗喀。他从小就喜欢做善事,且信奉佛教,一度被称“有佛缘”。
两岁时,宗喀巴被饶必多吉活佛授以“事戒”,即可以不入寺院,在家修行。不久后,他从噶当派高僧敦珠仁钦(当地著名的喇嘛)出家,又在16岁时前往西藏求学。
比如在拉萨东面的止公寺向阿仁波且座前听受大乘发心仪轨、大手印五法、那诺六法等教法,以及拉萨西面的极乐寺,从吉祥脚子和善满听闻经论,等等。
可以说,宗喀巴能拥有后来的地位,与他一路拜高僧为师、耐心学法离不开关系。
在进入西藏之前,宗喀巴济世救人的做事风格已经传扬开来,甚至被不少人奉为“活佛传世”。而他也在这时,想要另建一个新的派系。
因此,格鲁派成立,起初以宗喀巴所在的寺庙甘丹寺命名“甘丹寺派”,后“格鲁”在藏语中是“善规”的意思,才更名。所属僧人戴黄帽,表示继承并严格遵守印度大师释迦室利所传一切有部的戒律的决心。
与之前的佛教宗派相比,格鲁派戒条森严,格外强调自律,“不杀生、不娶妻、不生产”是基本教条,还有“无论什么宗派的藏传佛教僧人,都必须遵守”、以苦行为主。
“宗喀巴”的这个名字,“宗喀”是地名,“巴”是藏语的语尾之一,连起来的意思是宗喀地方的人。
当然,要想得到信众侧目,必须有足够庞大的人员,因此,他收了两个徒弟,分别是大弟子贾曹杰 、二弟子克珠杰和小弟子根敦朱巴。
之后,在三人的鼎力支持下,格鲁派收获一众信徒,一跃成为藏传佛教的最大宗派。
而宗喀巴则被尊称为“第二佛陀”,又称“杰·仁波切”(宝贝法王),被认定是“文殊菩萨的转世”。关于他的各种“神迹”故事,也是如数家珍。
可以说,宗喀巴在世时,已经将格鲁派的规模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形势。而他逝世后,三名弟子更是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发挥到了极致。
对等不论高低
藏传佛教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活佛传世”。
此词最早出现在噶玛噶举派创始人松钦巴口中,曾在离世时说:“我的化身会在人间转世。”
与此同时,也有“家族内部传承”与“唯贤者居之”的两种继承方式。
宗喀巴本人生前反对活佛转世,因此他死后,大弟子贾曹杰成为黄教教主,而其他两名弟子也没有争夺,而是在格鲁派之下又成两个派系,分别是达赖和班禅。
这里要梳理一下关于宗喀巴死后,三个弟子的人际关系。
贾曹杰顺理成章地继承师父的衣钵,成为第二任格鲁派甘丹寺赤巴,而二弟子继承法位,最小弟子根敦朱巴又从二弟子克珠杰学习“多要法”等经典,所以克珠杰与根敦朱巴既是师兄又是师徒关系。
在之后的时间里,根敦朱巴创立扎什伦布寺,又称“格鲁派四大寺之一”,余生便一直留在寺庙中主持事务。
由于宗喀巴的影响,“活佛转世制度”最初没有受到格鲁派的影响,但在三名弟子的遗言中,都留有“我会转世”之言。
其中,根敦朱巴在1474年圆寂后,其转世被认定是“根敦嘉措”,而根敦嘉措在1542年圆寂后,索南加措被认定为他的转世灵童。
之后,索南加措云游各地,期间将藏传佛教带入蒙古地区,从而得到时任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的尊敬,被尊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意为“知晓一切的秘密主以及学问如同大海一般的大师”。
也就是在这时,“达赖”的称号出现,并经由明朝承认后,作为西藏佛教领袖的尊称。
也因此,根敦朱巴被追认为达赖一生,而根敦加措也被追认为达赖二世。
与此同时,宗喀巴的二弟子克珠杰圆寂后“转世”索南确朗,又“转世”为罗桑丹珠,再“转世”为罗桑曲结(罗桑却吉坚赞)。
1461年,罗桑却吉坚赞为了消灭西藏地区反动格鲁派的势力掌权者藏巴汗,与蒙古固始汗部合作,被册封为“班禅博克多”,意为“学识渊博的高僧”。
班禅出现,又在康熙帝的认可下,如达赖一般被认作藏传佛教宗派的“活佛转世制度”中的正式名称。
罗桑却吉坚赞圆寂的“转世者”罗桑意希被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又称“五世班禅”。而克珠杰被追认“一世班禅”。
可以说,达赖和班禅的“一世”,都是被追认的,而这两个名号也都由中央政府命名。
这种相同的由来与发展经历,也意味着两者的宗教地位不分高低,在中央直辖地区的权力中相辅相成。但政治地位中,达赖远高于班禅,其中共有管辖区域的大小,以及信众的多少。
值得一提的是,清政府结束统治后,达赖与班禅曾发生过一段时间的斗争,但在新中国的调解下,达成和解。
如今,达赖和班禅相当于西藏人民眼中的“太阳”和“月亮”,并非要整个孰高孰低,而是一同受人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