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叮当财商
绿色战袍身上披,潮流还是得军大衣,防寒防风价格低,下雨还能当雨衣。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具性价比。
曾经土掉渣的军大衣摇身一变,吃了00后引领潮流的利器。曾经何时,80后宁可天天吃泡面,也要人手一件风电鹅,90后宁可天天吃板面,也要人手一件始祖三合一,主打一个为虚荣买单,让资本家高兴。但到了00后,剧情开始反转了。这帮孩子根本不吃资本那一套,管你什么国际大牌,我的潮流我做主,时尚容不得半点品味,主打一个人间气息。这个冬天,资本家们格外冷,正在为收割套路失效而发愁。
过去几十年,资本收割消费者最常用三种套路,第一,凭空制造需求,如何去骗某些人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呢?又不会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骗呢?在战略上只需四个字“拿捏人性”。战术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方法。比如收割女性时常用套路是给自家产品扣上形式价值的帽子。你一定听过,钻石很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
钻石本不是稀缺矿物质,这个玩意儿荷兰多的是,它没有什么实用功能,但当被资本家赋予其代表爱情专一时,就立马变成了女性趋之若鹜的香饽饽。有太多男性为了娶到心爱的姑娘,不得不咬着牙滴着血,愿掏几万甚至十几万去买一块玻璃渣子。庆幸的是,现在这种形式正在起变化,00后不再喜欢听资本家讲故事,他们不爱钻石,更爱黄金。过去一年钻石量价起跌,反倒是一直被骂土俗的黄金备受追捧,上半年黄金消费同比增长16%。
套路二,用消费品划分社会阶层,这个套路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先让上层人士免费用自己的产品。引发第一阶层的关注追捧。比如英国王妃每次出席活动都会吸引全世界关注。西方的权威时尚媒体更是在王妃的穿着打扮上大做文章,他身上穿的衣服出自驴牌某设计大师,胳膊上挎的是小马拉车窖长款包包,诸如此类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大吹特吹王菲的品位有多高,眼光有多时尚,审美有多贤惠。
一番炒作后,第二天驴牌和小马拉车的店里就挤满了人。都是什么人呢?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挣着点钱但没多少文化的土老板,第二,出身贫苦,靠自己努力晋升中产后想得瑟一把的人,第三,没多少精神追求但视财如命的富婆或商界之流。这三类人滋身起了西方奢侈品矩阵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中国市场,他们的营收至少腰斩,股价至少退涨。
套路三,忽悠人超前消费,这是收割底层消费者的惯用伎俩。他们会事先在各种渠道给人灌输精致轻奢的生活方式,这一步俗称养鱼,下一步就是让鱼咬钩。比如,当你喜欢上一款1万块的包包时,发现比自己的工资还要高,本不应该买,但这时资本家会告诉你,喜欢就买,人活一辈子,不能委屈自己。没钱我借给你,可以分期还款,每月只需还300块钱,每天只需十块钱,少喝杯奶茶就出来了,于是你就行动。下单的几次之后,你已经依赖了超前消费,消费欲望越来越高,消费已经越来越膨胀,最后发现自己永远有还不完的账单,还完花呗,还白条,还借呗,还信用卡,不仅存不下钱,还没有余钱提升自己。这时你实现阶级跨越的可能性约为零。
你会沮丧,会失望,但你无能为力,只能困在资本奢侈的恶性消费循环圈中不停打转。当然,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能全怪资本家,一个巴掌拍不响。能被资本家轻易洗脑的人,往往都缺乏较高的理想信念,人生目标也大多被物质牵着鼻子走。我们常听到身边人说,我的人生目标是买兰博基尼,我的人生目标是实现劳力斯自由。此类话就是典型的把理想信念寄托于物质的错误价值观。我们的功勋科学家们是绝对说不出这种话的。
你去看他们的采访——理想,要么是让中国有自己的原子弹,不再受列强欺负;要么是让中国用上自己的北斗卫星,不再受美国屈辱;要么是让中国人登上太空和月球,探索宇宙奥秘。我们普通人虽说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但多看点书,扩展一下知识面,丰富一下精神世界,总比人生乐趣全靠拆快递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