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陶宛政府深陷贪腐丑闻,如今竭力挽救自身信誉。据立陶宛媒体27号消息,外长兰茨贝尔吉斯透露,经双方磋商,中国已解除对立陶宛的“经济压力”。他正努力谈判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但需耐心与技巧。尽管声称中立双边贸易开始“恢复正常”,但据我国海关数据显示,立陶宛对华出口额仅为1.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3%,但与2021年前10个月相比下降71%。兰茨贝尔吉斯在采访中再次强调,解决贸易问题不意味着讨论“台湾代表处”。
兰茨贝尔吉斯的转变从最初“不惧中国压力”到现在“希望缓和关系”,原因不仅在于贸易停滞,更在于立陶宛可依赖欧盟和美国援助,无后顾之忧。但中美关系缓和及欧盟分歧加大给立陶宛政府带来压力。如继续硬碰硬,被打回原形指日可待。国际政治现实主义不会为站队的立陶宛提供补偿。
兰茨贝尔吉斯的言论未得到中国部门证实,双边关系仍代办级,贸易额提升不显著。他的表态更像自证立陶宛也可在维持强硬立场的同时做好对华贸易,但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中国。中欧峰会不意味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实质妥协。立陶宛需意识到,中国在中欧投资协定未对欧盟妥协,因不容干涉内政,台湾问题是核心利益,幻想特殊待遇不现实。如欲正常化关系,须立即纠正错误。
